王嫻棱
摘 要:在新《課標》的推進之下,針對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而言,需要進一步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使各類內容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回歸和融合,這樣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和綜合素質,為其實現全面發展而提供必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在高中英語新《課標》的推進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合策略等相關內容。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中教學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2.026
針對高中學生而言,在具體的高中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有效滲透和融入優秀傳統化的相關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要充分掌握兩者的融合策略,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標準進行有序推進,以此為學生綜合素質和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而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在高中英語新《課標》的推進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高中英語教學兩者之間的融合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一步充分落實新《課標》的相關理念和要求,推進文化知識教學抓細落實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充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和回歸,就需要結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和標準而進行相對應的融合,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內化成學生的意識和品行。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也要確保學生對于中外文化知識有更深入的感知,在理解層面進一步深入,同時針對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有更深入的掌握,從而形成自身的文明素養。要對于文化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從感知到記憶,再到分析比較等一系列相關方面,都實現知識的內化,然后落實到實踐行為之中。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高中階段的英語新《課標》要求和英語文化知識的教育需要,實現整體教學的延續性、層次性推進。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需要在不同階段掌握英語學習的不同要求,例如,針對必修課程而言,在針對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應用英語知識針對中國傳統節日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簡要的介紹,可以用英語流利地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京劇、文學、園林、武術、飲食文化等。同時,要使學生具備應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意識。
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融合,促進語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統一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或者學生對于西方文化往往盲目崇拜,甚至有崇洋媚外的情結,對于傳統文化往往沒有高度重視,并沒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充分的融合,更無法用英語流利地講述中國故事。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入具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和英語視聽資料等,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使英語教學的各個階段都能夠符合傳統文化的發展特點,對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行滲透。同時,選擇更優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篇,針對性增加讓學生喜聞樂見和更富有學習興趣的內容,把握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使相關的教育內容體現出傳統文化特色。
例如,八年級教材中中國地理以及中國歷史名勝古跡等都充分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特色和魅力,這些文本通過與眾不同的語篇形式,在不同類型的課文中進行充分地呈現。因此可以看出,在實際的傳統文化教學回歸和融合的過程中,不僅局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時要拓展教學范圍,進一步體現在相關語言技能的訓練之中。針對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同時也要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相關教師要著重做好準備工作,針對教材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情進行精心的設計,精細化的落實,以此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學生能夠充分實現文化自信,對于本民族的語言和風土人情有更大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愛國之情,具備家國情懷。
三、精心選擇練習與測試素材,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著很多方面的試題素材和練習題目等,在相應的題目和練習項目中,都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著重做好信息加工、理解應用和文本分析等內容,在整個過程中都要充分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入,進一步凸顯相對應的價值觀教育工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高中英語教師要針對性地進行挖掘和滲透。
例如,在2019年福建省高三畢業班質量檢測英語書面表達中,設定了這樣的題目:假定你是李華,你的美國朋友Jack來信詢問“嫦娥四號”探測器(Chang'e-4 probe)名稱的由來。請你給他回信,內容包括:(1)“嫦娥四號”登月成功;(2)嫦娥的傳說;(3)中國人的登月夢。注意:(1)詞數100左右;(2)可以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考生在考場作文中在主體部分的寫作就有如下精彩的表達。
With Chinese scientists’ extraordinary intelligence as well as their diligence,Chang’e-4 probe has successfully landed on the back of the moon, which amaz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name of it originated from a legen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legend goes it that Chang’e, a kind-hearted woman, flew to the moon after drinking the poisonous drug in order to save the human beings. Since then, the legend has fueled us Chinese’s enthusiasm to chase after the dream of standing on the moon, and thus giving the birth to the probe’s name。通過這樣的練習和寫作的模式,能夠使學生把自身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充分地掌握,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充分應用相關技能,同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通過英語語言的形式進行實踐,從而內化成自身的寫作素養,這樣能夠把抽象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實現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充分體現出英語語言應用的示范性,從而也充分實現育人導向價值,具有特別典型的現實和實踐意義。同時這樣的內容也符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為學生英語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開設校本選修及課外活動,在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深化和內化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開設相對應的選修課,使學生的課內和課外活動進一步豐富,激發學生用英語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具備應有的英語專業技能,有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英漢兩種語言的雙向交流和溝通能力,讓學生能夠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內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選修課和課外的形式,使英語教材的相關知識內容得到補充。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多收聽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相關節目,同時可以開展項目型的研究教學活動。另外,也可以開展戲劇表演活動和英語沙龍劇,等等,讓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一步介紹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促進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能力得到充分的增強。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的初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把新《課標》作為基準,進一步滲透和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得到充分的回歸和融合,這樣才能體現出更為顯著的作用和價值,促進學生增強民族自信,有文化認同,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方面取得應有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龍晉巧《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實施方法》,《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