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摘? 要】中職院校對招生對象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因此大部分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差的學生會選擇來中職院校學習專業技能,中職院校為各個工業企業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因此,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工業化建設的長期穩定發展,中職院校應加強對人才的管理,進一步加強技能型人才與產業化工人的培訓。基于此,文章闡述了中等職業學校人才管理的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國中職院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出一些加強中職院校人才管理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人才管理;存在的問題;應對策略
引言
中職院校加強對人才的管理力度,是提高學校人才質量和人才輸出數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人才的輸出與學校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不斷的推廣和實施的背景下,學校有關管理人員在注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能力,幫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就業率。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管理人員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力度,創新人才管理方式,從而促進中職院校的穩定發展。
1.中等職業學校人才管理的概述
由于中職院校所面向的招生對象大多為初中畢業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生活經歷相對有限,思想觀念相對不夠成熟,這就需要學校有關管理人員在完成對學生管理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更多具備足夠專業技能的人才。學校積極開展人才的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可以為國家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優秀人才。中職院校的人才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比較廣,包括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實踐操作、就業導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因此,有關管理人員在開展人才管理工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中職院校領導人及相關工作人員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來應對工作中的問題,從而促進人才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目前我國中職院校人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人才管理機制有待優化
目前,我國一些中職院校人才管理機制有待優化,大多數學校不重視對學生的管理,學生管理工作者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沒有具體的學生管理制度作為參考,這使管理人員的管理行為缺乏一定的約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管理工作者的責任感,影響了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對學生起不到良好的督促引導作用,從而影響了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另外,很多學校的學生管理機制比較死板,學生管理工作較為落后,缺乏創新意識。大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缺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缺乏人文關懷,導致有關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高,導致學校輸出的人才質量和人才數量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2.2人才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有待創新
在新時期社會背景下,大部分學校一直沿用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以量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管理,不注重學生的想法和發展需求,不能做到以德服人,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處于青春期,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反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一些學校學生管理者在開展管理工作時,一味的限制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忽視了學生的想法,并且不注重對管理工作進程的匯報工作,導致中職院校的領導人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思政情況,從而無法對人才進行更好的監督管理,也影響領導人對學校人才發展方案的制定,這不利于學校的發展。
3.加強中職院校人才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
在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時,中職院校的領導人需明確各工作人員的職責。大部分學校是班主任負責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班主任處理要負責學生的學科教學工作,還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內容涉及范圍較廣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為明確班主任的職責,加強對學校人才的管理,學校可以合理的劃分工作內容,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管理。比方說,學習管理人員負責學生學習方面的考級、考證等工作;生活管理人員主要負責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就業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開展就業咨詢和就業指導,對學生未來職業規劃做出指引,這不僅可以促進管理人員有效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還可以提升學校人才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率。
3.2采用現代化的人才管理方式
學生的日常管理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管理工作。在信息技術時代,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以實際的工作情況為依據,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對學生進行有效管理。首先,無論是錄入、修改,還是維護學生的日常信息,管理人員均可通過學生管理APP進行管理,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將與學生相關的信息資訊及時的發布出來;其次,管理工作者可在QQ群、微信群等教學輔助工具上實時發布學生的相關信息,將相關的文件上傳到群里,以保證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達到位,并及時收集學生對管理工作的看法。總之,學校在管理人才時,可以靈活運用QQ群、微信群、微博平臺、學生管理系統APP等互聯網工具及軟件,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從而有效提高學校人才管理工作的質量,促進師生及同學之間的交流,增進彼此的友誼。
3.3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合作的一種學工結合的教學形式,是為了幫助中中職學生盡快適應畢業后步入社會的生活,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不僅可以兼顧學習,還能提前適應競爭激烈的復雜社會,減少步入社會初期的不適感,從而提升中職院校人才的就業率。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都比較注重學生的實習培訓,近年來我國中職院校的人才就業率也在逐步增長,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從就業質量看,今年在直接就業的中職院校學生中,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達89.26%,比2019年增長超過1.22個百分點,畢業生就業穩定性不斷提高。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表示“比較滿意”“滿意”“很滿意”的達到80%以上,比去年提高4個百分點,畢業生對就業崗位的滿意度不斷提升,如圖1為某地區中職院校畢業生對就業滿意度分布情況。
4.結束語
由此可見,中職院校加強對人才的管理不僅是學校發展的需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此,在新時期學校應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機制,采用現代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并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提高中職院校人才輸出的質量和數量,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亞飛.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8,020(013):199.
[2]嘎瑪巴旦.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情感讀本, 2018,000(005):108.
[3]于洪.中職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19,000(03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