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兆燦 王俊文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鄉村振興,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仍是今后一個時期必須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分析贛南A縣農村圖書館發展的現狀,并給出了農村圖書館建設的出路;調整藏書結構、創新辦館模式、重視社會捐贈、改善工作作風。該研究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補齊小康文化短板、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農村圖書館;農民;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化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振興鄉村離不開文化建設,農村圖書館擔負著建設農村文化及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重要責任,應該說,我國能否真正實現公平、普遍、均等的社會文化資源配置,農村圖書館的發展狀況是一項重要指標。
作為縣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延伸,農村圖書館在建設規模、館藏資源、服務能力等方面不及省、市級的公共圖書館,但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文化需求、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村圖書館建設已初具規模,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對標,農村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仍然滯后。
1 A縣圖書館建設現狀及不足
本研究向贛南A縣下轄11個鄉鎮文化站中心各發放問卷一份,重點調查圖書館藏書、基礎設施情況。并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各鄉鎮所轄行政村數量、人口情況、經濟情況,觀察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辦公用房、服務項目、人員配置、基礎設施及其利用情況,了解各村農村書屋的藏書狀況、借閱狀況、開放時間等。
A縣鄉鎮圖書館隸屬鄉鎮文化站,通常作為鄉鎮綜合文化中心的一部分來建設。A縣常住人口65萬,下轄3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0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9元,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屬中上游。漁業和農業為A縣基礎產業,旅游業占有重要地位。A縣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中,要求書刊閱覽室建設面積不少于40m2,書2000冊,品類不少于300種,報刊10種以上,雜志15種以上。要求有1名專(兼)職文化管理員,每周免費開放時間不少于30小時。
實地考察發現,A縣11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筑面積超過200m2的有9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圖書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儒學講堂等,可開展廣場舞、戲曲表演等群眾休閑活動,其中鄉鎮圖書閱覽室總面積均超過80m2,圖書數量達到22000冊以上。農家書屋已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面積普遍超過40m2,書2000冊左右。可見,A縣鄉鎮圖書館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年的大力發展已初具規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公共服務水平較以往也有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1 陣地作用發揮不夠
強化文化陣地建設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文化建設質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圖書館是文化建設的主陣地,發揮好圖書館的文化陣地作用是建設鄉村文明的應有之義。A縣各鎮文化站圖書館、農村書屋均存在利用率偏低問題,鄉鎮圖書館全年借還冊次不到500冊,農家書屋幾乎沒有農民借閱。圖書閱覽室僅在文藝隊伍訓練及上級檢查時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放,平時并不提供圖書服務,同時圖書閱覽室經常存在被其他文藝活動占用情況。由此可見,A縣農村圖書館資源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違背了圖書館建設的初衷,其陣地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1.2 考核體系有待完善
圖書館建設本身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資金投入較大的工程,基層情況千差萬別、參差多態,不同地區經濟基礎、工作環境大相徑庭,考核工作必須針對實際,不能套用一個模版、一把尺子。A縣農村圖書館一直以來都沒有建立明確的考核指標,2019和2020年度的考核標準也只是要求“有所增長”,導致圖書館實際工作內容以增加藏書和桌椅數量為主,現行考核指標難以保證農村圖書館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重形式輕實質的考核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1.3 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費,經費問題也是各級圖書館面臨的最大問題。重經濟輕文化的政績觀使得鄉鎮政府每年在文化事業上的投入資金嚴重不足。A縣各鄉鎮文化站每年5萬元的運營經費預算要同時用于圖書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儒學講堂等多個部門日常運營維護,分攤到圖書館建設的經費實際寥寥無幾,導致圖書更新緩慢,由于缺乏工資報酬,館員的工作積極性也因此受到影響。
1.4 人才隊伍亟需加強
館員是圖書與讀者的橋梁,是圖書館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在農村調研時發現鄉鎮圖書館員大都身兼數職,工作經驗不足,且缺乏專業培訓,對圖書館的相關技能和業務知識知之甚少,在管理上無法做到合理規范,同時由于館員精力有限以及責任擔當意識不強,經常忽視圖書館的日常管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圖書館日常運營維護方面的問題,館內設施損壞、圖書丟失等問題突出。
可見A縣雖然構建了完整的農村圖書館服務體系,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文化作用。實際上圖書文化的普及僅靠工程建設很難形成良性的發展。近年來A縣政府出臺的文化建設文件中,對于農村圖書館建設一般只要求有,沒有圖書館的具體考核指標,無法準確把握農村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許多農村圖書館設施完善,但缺乏專職工作人員,圖書館員往往身兼多職,圖書館成為應付本級各項工作和上級部門繁多的考核檢查的面子工程。
2 農村圖書館如何發揮陣地作用?
圖書館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在鄉村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圖書館建設既要將地方特色融入陣地內容,又要及時加入新內容、引入新模式,讓文化陣地保持活力。
2.1 調整藏書結構
新形勢下,圖書館必須適時調整工作思路,提高圖書館的藏書質量,才能更好適應讀者對知識的需求。不同于大中型圖書館面向中高等知識分子,農村圖書館的服務主體是農民,因而圖書采購應充分考慮農民需求。農村讀者以留守中老年為主,與其他年齡段讀者的功利閱讀態度不同,中老年讀者更多將讀書作為一種提升生活品位和娛樂消遣的方式,在書籍選擇上要把握好他們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圖書館定期開展活動,拓寬與讀者的交流渠道,深入了解讀者需求,以明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館藏資源。
2.2 創新辦館模式
農村圖書館要打破單一辦館模式,積極探索實際、實用的多元辦館模式。圖書館所在地理位置不同,實際情況不同。經濟特色不同,其建設方針、發展規劃也不同。圖書館應根據自身情況.以實用為原則,積極探索新型發展模式。如聯合中小學圖書室共建共享,定期動員學生開展圖書館活動,營造鄉村人的學習氛圍。可以借鑒館際互助的模式,實現圖書在鄉鎮內部或鄉鎮之間流動。圖書資源是一個流動的有機體,一定要不斷更新而且需要和相關的其他資源相互彌補才能相得益彰。館藏圖書通過定期流動,既可以保持圖書的循環更新,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可以最大限度整合資源,緩解鄉鎮圖書館建設經費不足的現狀。同時隨著圖書館資源的電子化,讀者們對資源的時效性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單純增加紙本藏書量不足以滿足讀者要求,因此圖書館業務應逐步實現由實體收藏向圖書電子化的轉變。
2.3 重視捐贈工作
經費不足一直都是掣肘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因素,對于省市級別的城市圖書館來說,接受贈書有利有弊,但農村圖書館面臨經費短缺、資源有限等問題,如能選擇性地接受部分捐贈圖書,將極大的緩解經費壓力、豐富館藏資源。基于此,圖書館應制定合理的贈書政策,其中應包括贈書要求,明確接收哪類文獻資源,不收哪類資源,及明確贈與雙方權利,并輔以回饋機制以激勵捐贈者。同時要妥善解決好捐贈圖書的善后工作,接受捐贈既是一份收獲,也是一種承諾。
2.4 改善工作作風
中央對文化建設態度明確,近年一號文件中也都有加強公共文化建設的身影,但政策一落實到基層就大打折扣。要著重解決鄉鎮領導班子工作作風不實問題,不給文化投機行為留有生存空間。圖書館工作不是誰都能勝任,一名合格的有專業素質的圖書館員,能夠給圖書館帶來長遠的積極影響。針對農村圖書館普遍存在缺乏專業性人才的問題,必須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吸納專業人才到農村基層圖書館任職,對現有圖書館員也要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
總之,圖書館肩負著建設農村文化和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重任,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及培養文明鄉風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期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從A縣的例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農村圖書館發展已成普及之勢,但收效并不明顯,如何進一步發揮農村圖書館的文化陣地作用,仍是各界學者和政府亟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圖書館的發展融入到鄉村生活和新農村建設之中,使圖書館資源得到廣泛利用,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文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菁齊,阮海紅,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書館,2014(6):105-109.
[2]臧運平,宋桂娟,鄭滿生,等,我國農村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諸城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 (5):4-16.
[3]朱捷英.全民閱讀視域下中老年閱讀及其推廣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 12):99-101
[4]邱葵.圊人訪談:收藏捐贈圖書的利弊[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9 (5):87-94.
[5]張友臣,防止和反對文化建設中的形式主義[J].人民論壇,2018(10):128-129.
[作者簡介]歐陽兆燦(1993-),男,華東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科社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王俊文(1970-),男,江西瑞金人,博士,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三農”問題與農村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