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人心,廣大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也逐步加強,并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數學推理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一種,對學生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都在努力探究提升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方法,以此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推理能力;課堂教學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希望學生在高效獲取課堂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因此,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十分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推理能力是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種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認識到推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后開始嘗試應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希望他們能應用推理能力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同時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本文將詳細闡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教師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慮在內,提出了多種高效的教學策略。推理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中重要的內容,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備的能力,是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因此,數學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所謂推理能力,它不僅包括合情推理,還包括演繹推理。小學生只有具備了推理能力,思維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數學學習效率才能得到相應提升。
數學是學生從小到大必須學習的學科之一,是學生更好地生活和學習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十分重視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除了能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以外,還能促進其思維的發展以及成就感和學習自信的提升。當學生能使用推理能力解決一些難題后,他們不僅會愛上數學課,還會愛上數學課中獲取知識的推理過程,進而想要使用推理能力去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更多難題。由此可見數學推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小學生推理能力的策略
(一)設計問題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推理水平
學生推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依靠教師來實現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很重,想要對問題一探究竟。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此特征,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思考解決問題的步驟,并在解題中提升推理能力。問題式教學情境的創設也不是十分容易的工作。數學教師需要將學生和課堂內容都考慮在內,設計有效的數學問題,逐步引發學生思考,并主動提出解題步驟和方法,以此來促進其推理能力提升。小學生一旦擁有推理能力,在數學課堂中遇到任何問題時,首先想要的肯定不是教師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而是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所學知識推理解答問題的步驟。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能促進他們推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一節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來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推理水平的提升。一上課,數學教師便創設了兩名學生玩象棋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使用哪一種方法才能公平地確定出誰先走。學生在聽到問題后,積極展開思考。有的人說用猜丁殼決定勝負,有的人說擲硬幣,有的學生說抽簽。數學教師隨之鼓勵學生說出自己使用這些方法的依據,這卻難住了學生。教師接著說道:“比如,在擲硬幣時,會出現幾種不同的情況,每種情況下兩人在象棋比賽中先走的可能性有幾種!”學生繼續展開思考,并且嘗試推理使用自己提出的方法的幾種可能性。問題教學情境的創設既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展開思考,并且在思考過程中逐步提升推理水平,為以后深度學習和探究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二)講解公式推導過程,培養學生推理能力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指出了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該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知識點除了計算以外,還有一些公式,而復雜的公式雖然記憶起來有些難度,但用來幫助學生解答題目卻十分高效。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公式時,不僅要將公式正確地講解給學生,還要將公式得到或者推導的過程展示出來,促使學生通過推理和驗證的方法來明白數學知識得到的不易,同時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圓柱的體積”一節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促使學生推理能力不斷提升。一上課,數學教師便提出問題“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大家還記得嗎?”學生紛紛說道:“底面積乘以高!”數學教師繼續說道:“圓柱體也是立體圖形,那它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呢?”有的學生根據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快速回答道:“底面積乘以高!”有的學生反駁道:“圓柱體和長方體不同,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形!”有的學生說:“但他們都有底面和高呀!”數學教師沒有打斷他們的思路,反而說道:“其實解決這個問題也并不難,持相同觀點的學生為一組,持不同觀點的人為另外一組,兩個大組的同學只要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的猜想是正確的就可以!”學生立即討論起來。有的學生指出,可以先計算出底面圓的面積,再將圓形堆積成高度為h的圓柱,這樣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便一致了。學生經過推理論證,很快得出了一致結論,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小學數學教師沒有直接在課堂上將圓柱的體積公式告知學生,而是鼓勵他們自主推導公式,并在推導過程中說出自己的論證依據,有效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三)組織探究性質活動,鍛煉學生推理能力
在新課改以后,教師除了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外,還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希望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高效地獲取知識和能力。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種相對來說較為寬松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將推理能力應用在探究活動中,以此來鍛煉和提升其推理能力。小學生在參與探究性質的活動時,思維比較活躍,參與活動的熱情也很高,能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推理,并且嘗試用自己的思維模式解決問題,這對提升其自我推理能力十分關鍵。
例如,在教授“比賽場次”內容時,數學教師便通過組織探究性質的教學活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課上,數學教師直接說道:“同學們,某班在進行乒乓球比賽時,每兩個人之間都要完成一場比賽。假如有1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比賽,那么你能說出一共可能要比多少場乒乓球賽嗎?”有的學生立即畫圖,十個人分別進行比賽的圖畫起來太復雜了,很快便數不清楚自己畫了幾個了。教師此時說道:“如果只有兩人參加比賽,一共會比幾場呢?”學生齊聲回答道:“1場!”教師繼續道:“那同學們嘗試探究一下3個人、4個人、5個人參加比賽時會有幾場比賽呢?然后找出其中的規律,并推算出如果有10人比賽會有幾場比賽。”學生立即展開探究,很快便通過畫圖的方式得出了“3人參加比賽時有3場比賽”“4人參加比賽時有6場比賽”“5人參加比賽時有10場比賽”,并根據這個結果仔細思考,得出了“3=1+2”“6=1+2+3”“10=1+2+3+4”,并由此規律推理出10人參加比賽的結果。學生在探究式教學情境下除了掌握數學知識以外,推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推理習慣,促使他們掌握推理方法,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學生一旦擁有了推理能力,便能更加高效地獲取數學知識,數學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文朝.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研究[J].才智,2018(6).
[2]秦瑤.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行動研究[J].考試周刊,2019(25).
[3]米絲蕊,李星云.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培育及評價——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9).
[4]杜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J].下一代,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