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莉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人文關懷的效果。方法:將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2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護理。結果:比較觀察組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文關懷在精神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疾病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精神科中的患者是醫院中的一類特殊群體,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認知及精神障礙,在治療過程中,患者不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存在和較大的護理隱患。為了提升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在對精神科患者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應用人文關懷理念,以改善護患關系,提升精神科護理工作質量[1]。本文將于2018年6月份至2019年9月份在醫院中進行精神障礙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人文關懷取得效果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6月份至2019年9月份在醫院中進行精神障礙治療的患者共80例,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2組。
對照組有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齡為17-68歲,平均年齡為(43.6±2.6)歲;
觀察組有40例患者,男20例,女20例,年齡為18-66歲,平均年齡為(44.2±2.4)歲。
一般資料對比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方法,給予患者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精神病相關知識,加強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進一步了解。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干預,
(1)健康教育:將健康宣傳手冊發放給精神病患者,在向患者講解精神病相關知識時,可采用黑板報及口頭講解形式,提高患者健康意識與常識。
(2)心理護理:在精神科室中定期開展座談會,為患者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提供機會。通過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能夠有效解決患者心理存在的問題,幫助患者快速恢復身心健康。
(3)關懷患者的生活:護理人員應該在生活中幫助病人。尤其是對于一些出現惡心嘔吐、飲食不佳、食欲不振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食物。
(4)情感支持:對患者家屬每周的探視時間控制在1次,護理人員應在第一階段告知患者家屬病情恢復情況以及如何與患者進行正確的溝通和溝通。及在交流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問卷總分100分,滿意度80-100分;總體滿意度60-79分,不滿意度60分以下[2]。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表示,以 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能力得分比較
觀察組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直接與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服務意識淡薄、藥物反應治療不及時、護理精神不佳等因素有關。在精神科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完成了對護理風險的有效規避,提升了患者的生命安全[3]。人文關懷護理方法作為醫院中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滿足了患者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需求,可以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穩定了患者的情緒,有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社會交往能力、自我照顧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說明人文關懷護理方法在精神病護理風險管理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患者對人文關懷護理方法有著較高的滿意度,護患關系良好,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在精神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疾病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王愉,何潔茹,羅炳鋒等.人文關懷在精神專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8):188-189.
劉慧敏.淺析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人文關懷[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08):62-63.
孫紅梅.人文關懷在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2017,41(01):59-60.
鄧培英.對精神科護理管理中人文關懷的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