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專業課與思政元素融合成為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途徑。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對課程思政的開展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本文就我校《藥劑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進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藥劑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國教師開展了精彩紛呈的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地思考和挖掘課堂中的思政元素。筆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進行線上《藥劑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中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但也獲得了不少機遇和經驗。因此,本文針對結合信息化手段開展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做法分享如下。
一、將開學第一課打造為愛國教育、信念教育的一堂課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目標。在開學第一課中,為學生講述廣大藥學工作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故事,從隋唐藥王孫思邈和明朝藥圣李時珍的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到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的吃苦耐勞、甘于犧牲,再到藥品研發生產一線各平凡藥學人的埋頭苦干、鍥而不舍,他們用自信自立自強寫下壯麗生命之歌。通過講述藥學工作者的故事,深入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鼓勵學生學習藥學工作者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國愛民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在艱難時局中成長、歷練、進步,堅持學習報國,真正的與祖國一起成長。
二、組織編寫了《藥劑學》課程思政素材庫
為了講好《藥劑學》課程提供生動鮮活案例,深挖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筆者組織編寫了《藥劑學》課程思政素材庫,并開發為三個模塊:藥品相關社會熱點問題模塊、國藥故事模塊、藥品生產過程模塊。藥品相關社會熱點問題模塊共搜集整理了如“長春長生疫苗事件”等11個案例,以熱點問題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國藥故事模塊共搜集整理了如馬應龍藥業的發展史及祖訓等6個案例,以國藥故事涵養家國情懷,傳播中醫藥文化。藥品生產過程模塊共搜集整理了如注射劑生產工藝流程及質量檢查等8個案例,以藥品生產的復雜性和質量要求的高標準行,培養學生嚴謹踏實、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三、結合藥學行業特點和《藥劑學》課程特點,有機融入思政元素
專業課教師不是思政課教師,不能照搬思政課的概念,應結合行業、崗位、課程特點挖掘思政元素,結合專業談思想、說素養、講故事。也不是每節課都要機械化地進行思政教育,而應在恰當的環節、有機地融入思政元素。
近些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競爭壓力迫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現實和物質層面,導致許多學生精神匱乏,功利心較重,缺少理想信念。而制藥行業恰恰是一個最強調責任心的行業,“人命關天”樸實的語言道出了真理,與人的生命健康有關的藥品就是“關天”?!端巹W》作為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課時多,對職業崗位支撐作用大,師生都極其重視。教師應當充分把握機會,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利用藥品生產中真實鮮活的案例,適時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循循善誘,如鹽入味,使學生在學到藥學知識的同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在緒論中講解“新藥”概念時,首先請同學們判斷教師給出的幾例藥品是否屬于新藥,再介紹我國“新藥”定義的修訂過程,讓學生明白新藥的研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與時間,同學們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制藥行業的工作,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絕不能報有“抄近道”、“走捷徑”、“賺快錢”的心態。同時通過介紹國內外新藥研發的差距,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種差距并將其轉化為奮發圖強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對我國未來的新藥研發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介紹藥劑學定義以及各種藥劑的質量檢查等內容時,通過引入通過“齊二藥事件”、“毒膠囊事件”等案例,讓學生明白質量不合格的藥品不僅不能救人,反而會害人。身為藥品行業的從業者,一定要保證生產的每一顆膠囊、每一片片劑都是安全有效的,因為這些藥品不僅會被其他消費者使用,也可能會被自己的親人、朋友使用到,所謂“生命相系、健康相托”,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家、人民的健康的責任感。
在講解“片劑的輔料”過程中涉及各種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塑料制品因降解周期漫長、處理過程困難的缺點而造成大量土地被占用,周圍環境被惡化。首先號召每一個同學對自身產生的環境污染進行反思,號召學生一起減少或者杜絕使用塑料制品。其次,現在新型的高分子材料HPMC所制成的塑料袋可溶于水,降解速度快,使用后甚至可以直接“喝掉”,鼓勵學生使用這種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塑料產品,從而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四、改革教學方法,促進信息化教學手段與《藥劑學》融合
選擇一套合適的教學平臺是成功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必要條件。每一個課程教學平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難以只依靠其中某一個平臺完全滿足教學的需求。故筆者結合課程設計和師生需要,組合了“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藥育智能智慧教育云平臺“這套教學平臺。課前,教師在超星學習通中準備資源,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指南,學生完成線上自學,教師成為信息海洋的導航者,學生成為知識意義的構建者。課中,學生提出難點問題,教師進行點撥重難點、現場答疑,特殊情況下師生還可以利用騰訊課堂進行視頻直播教學,學生成為學習問題的探究者和發現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輔導者。同時教師結合藥品相關社會熱點等提出問題,進行思政教育、深化知識,學生結合所學、解決問題。教師成為有意義問題的設計者,學生成為問題的解決者。課后,學生在超星學習通中進行練習測評,實訓部分借助藥育智能智慧教育云平臺進行虛擬仿真操作,保障實訓課程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五、將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訓基地融合
在進行藥劑生產實訓前,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藥物制劑仿真車間參觀感受文化氛圍,師生齊誦生產標語“責任重于泰山,安全重在防范”、“為中國人,造良心藥”,通過莊嚴的儀式,將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責任感根植于學生思想中。
教師為學生介紹《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內涵,學生自行閱讀藥物制劑仿真車間各生產設備的標準操作規程,教師強調只有遵守操作規程,才能生產出質量合格的藥品、避免出現生產安全事故,從而培養學生對藥品生產的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
六、結束語
《藥劑學》依托“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藥育智能智慧教育云平臺“這套教學平臺和自主編寫的思政素材庫,通過開展課前、課中、課后多維度信息化教學,,借助藥品相關社會熱點問題等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思政元素與專業教學、實訓基地融于一體,激發學生奮發圖強的動力、培養學生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感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文化素養、道德品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 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楊美霞,蘇燕,宋芳.醫學院校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以基礎醫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0,8:163-165.
[2]劉淑芹.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36-37.
[3]王宇彤,董潔,畢肖林,陳瀟.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藥學導論課程的探討[J].廣東化工,2020,47(3):221.
[4]余振南.藥劑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J].藥學教育,2020,36(3):16-19.
[5]顏紅,夏新華,楊晶,桂卉,周莉莉.在中藥藥劑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3):472-474.
作者簡介:
周妮(1988—),女,湖北宜昌,碩士研究生,醫學院藥學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藥物制劑技術。
教研課題項目:2017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校企合作的高職高專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與實踐—-以藥學專業為例”(201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