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廣智
【摘要】支架式教學法較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更能幫助高中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踐情況不斷地反思改進,從最初生澀的嘗試階段,慢慢將支架式教學過程趨于合理化,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運用各種豐富資源搭建支架的表現形式,讓支架式教學變得更加生動飽滿,讓學生更好地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支架式;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3-0102-02
Strategie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ifth Middle School,Qin'an County,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MOU Guangzhi
【Abstract】The bracket-based teaching method can help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use the knowledge flexib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indoctrination"teaching method,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reflect and improv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from the initial jerky trial stage,the slowly rationalize the bracket-type teaching process,find teaching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your students,and use various resources to enrich th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brackets,so that the bracket-type teaching becomes more vivid and full,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develop their independent learn‐ing capabilities.
【Keywords】Bracket style;High school English;Teaching;Strategy
支架式教學法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合理分解,一步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支持,即搭建“支架”,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步地提升進步,最后在合適的時機撤去“支架”,使學生逐步成為一個能夠獨立發現并解決學習問題的優秀學習者。教師若想熟練并有效地運用支架式教學法,需要對支架式教學法的理論、實踐流程以及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足夠的了解。
一、搭建支架
構建支架是實施支架式教學的第一個步驟,其主要目標是以學生為中心,設想學生在英語課程中可能會遇到無法理解的難點,利用材料支架、媒介支架、任務支架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材料支架是指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跟所學內容相關的實物材料或模型;媒介支架是利用多媒體設備提供圖像、音頻、影視資料等;而任務支架則是以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任務為導向。比如在“Friendship”主題單元的學習時,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友情的英文歌曲,搜集分享一些意義深刻的與友情相關的名言名句,或者布置一篇相關的小短文翻譯任務,學生在聽歌或翻譯的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通過查閱詞典等資料理解歌曲或文章,這樣在開始新內容學習的時候,學生對友情相關的詞匯、話題等新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更好地進入下一步的學習情境。這些搭建支架的手段往往是根據學習內容綜合使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在此過程中學會提取有用的知識,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見識。
二、創設情境
支架式教學法的第二個步驟是創設情境,即教師根據所要學習的主題創設出相應的情境,通過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參與課堂,情境的創設應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以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圖像、音視頻、游戲、集體活動等,在“Friendship”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歌頌友情的歌曲、短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友情的可貴,調動學生的情緒后可以接著舉辦以友情為主題的交流分享會,學生利用新學的詞匯、語法等知識寫一篇講述自身友情的演講稿,通過學生的真實經歷,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友情的難能可貴。而在“Earth?quakes”主題單元,教師主要可以通過播放極具感染力的關于地震的電影、紀錄片等,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壞力,并且可以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組織地震的逃生演練活動,將教材學習內容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除此之外,教師自身可以多嘗試創新一些新穎的創設情境途徑,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并對學習內容記憶深刻。
三、獨立探索
支架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以自我為學習主體的思想,培養自己獨立探索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獨立探索是支架式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進行適當的指導后,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本人,慢慢地減少搭建支架,布置一些需要獨立思考、 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獨立探索階段,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詞匯、語法、聽力、閱讀、寫作練習題給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比如給出一段關于地震的英文小短文,讓學生嘗試自己組織語言概述短文內容,然后再設置一些問題,學生自己詳細閱讀文章,在文章材料中找出答案,或者播放一段關于地震的中文視頻,然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用英文介紹視頻的大致內容并表達自己對地震這種自然現象的思考。為了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任務的設置上可以適當地超出教材知識范圍,鼓勵學生自己通過一些工具來查找資料,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教師需切記在這一環節不可給學生提供過多的幫助與指導,著重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四、合作學習
在學生進行了充分的獨立探索學習后,便是對學生能力提升有巨大作用的小組合作學習了,不同的思想碰撞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會溝通交流、會合作學習”是當代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在獨立探索的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此時若是能有伙伴一起探討交流 ,會 讓自己對相關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關于“Friendship”的看法,由于每個人的現實經歷不同,想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友情是美好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人可能會因為自身經歷覺得友情是會帶來痛苦的。大家可以就自己的思考互相交流,在合作學習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將別人的經歷作為教訓,對友情有更全面的認識。在合作學習階段,教師依然不宜過多地參與,要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 共同探索一種更為全面妥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周艷. 支架式教學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
( 責 編 侯 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