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生
摘要:脫離傳統的集體社交環境,單純依靠網課、在家遠程學習的缺陷在2020年疫情期間暴露。本文以建筑工程專業網課為例,分析了職業學校疫情期間網課實施后學生學習效果欠佳的弊端和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職業學校;建筑工程專業;網課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日益普及,許多在線學習平臺、網課資源大量涌現,其中不乏質量優秀者。跨領域、跨專業、跨時空的低成本學習成為可能,學習意愿足、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擁有了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便利。對信息技術加入教育領域產生的技術崇拜與隨之展開的技術幻想,彌散在教育領域。有言論認為,校園可以由遠程端口替代,教師可以被網課替代,學生可以在家學習。機器代替人,技術代替人,節約社會資源,解放大量集中在教育領域的勞動力,是美好愿望。然而,實體校園、傳統教育、面對面的師生互動,傳統的班級組織,是不能被替代的。脫離傳統的集體社交環境,單純依靠網課、在家遠程學習的缺陷,因由2020年第一季度的疫情影響,充分凸顯出來。現就某職業學校建筑工程專業暴露的網課弊端,做一深入探究。
該職業學校位于我國西南某大中型城市,管理嚴格,理實并重,在國家級各類職業學校競賽中,該校多年來屢有斬獲,對其他同類兄弟單位顯示出一定的競爭優勢。其在職業教育領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代表性,在業內具有知名度。該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在校內各專業教學考評中,常年居于上游。建工教師學歷普遍在本科以上,碩士占比25%以上,“雙師”型教師實現全覆蓋,師生比約35:1。在“1+X”證書項目、校企合作等方面,該專業亦居于地區先進行列。民間認可度高,近三年招生實現了逆市場周期的正增長局面,在讀人數達六百余人,占全校各專業在讀人數總和的10%以上。
通過授課平臺(超星泛雅、建筑云課等)資料調研、走訪與問卷調查、師生訪談、家長訪談等形式,我們發現,建筑施工類專業單純依靠網課授課,學習效果弱于在校學習。具體表現在:
1、學生參與度低。
該校學生參與網課的簽到率較低,特別是不參加高考的畢業班,即使在資深班主任多方呼吁、嚴格管理與家長監督下,網課平均簽到率仍然維持在50%以下的較低水平。
2、理論掌握度差
學生在教學平臺上的作業與測驗成績,低于往屆同期水平。
該校建筑施工類專業教師通過廣聯達的“建筑云課”授課平臺,向學生推送了平臺授課資源、測試題。授課資源分為兩類,一類是“建筑云課”授課平臺開發的免費課程資源,由授課平臺遴選的優秀講師講演;一類是該校教師自錄微課,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課程,即由教師事先錄制微課,按照課表提前上傳至班級課程資源中,學生按照課表,按時收看。另外,教師還要在規定的課表時間內,完成課程直播活動。
學生在接收課程資源、參加直播授課后,自主完成作業與測試題。其難易度與往屆學生同期完成的題目相仿。但根據平臺反饋數據顯示,學生遠程完成這些題目的成績較低,完成作業者的掌握程度,僅達到往屆學生同期水平的60%~70%。
1、實訓類課程進度延遲
至于實訓類課程,主要是手繪制圖、CAD制圖,通過返校摸底情況發現,學生掌握程度雖然尚可,但因為缺乏面授輔導,缺乏“手把手”幫帶,不便提速。授課進度僅達到往屆學生同期進度的70%左右。而建筑測量課程則更因為學生手邊缺乏設備,學生到校后,依靠手動操作的測量技術,幾乎又得從頭學起。
縱觀該地區其他職業學校的建筑施工專業,情況亦無出其右。建工專業遠程教學學習效果差,在本地區呈普遍狀態。
建筑施工類網課弊端的存在,既有疫情起勢突然,家校雙方不及動員、準備倉促的主觀原因,也有因其網課本身特性所決定的客觀原因。建工類網課的這種特性有:
2、網絡硬件依賴性
不少家長反映,因其地處西南山區,網絡信號差,接收網課,特別是直播網課,有較大困難。這從客觀上反映了硬件依賴對遠程教育帶來的桎梏。網課的初衷之一,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而硬件設備差異,恰可導致新一輪的教育不公。
1、教師監督脆弱性
學生、教師僅依靠網絡聯通,教師對學生必要的監督、糾偏與控制十分脆弱。學生的態度、學生的行為,無法通過攝像頭進行精確全面觀察。這就導致教師主導與控場力急劇下降,課堂效果不高。
2、社交孤島性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必要的討論與互動,原本是不受阻礙的多點頻繁互動,而在直播與交互軟件上,則變成了純粹的文字交互,或成了多人聆聽一人的單向交流。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中用到的肢體、眼神等交互渠道,處于極端弱化的局面。在網課中,師生整體的社交狀況呈現出孤島性特征。
3、間接直觀性
建工類實訓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實時操作,臨場直觀、即時指導,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實時操作。而網課的遠程間接直觀、師生隔離,使得這一課程大打折扣。
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意愿低,主動性低,學習所需的各項讀寫技能、邏輯技能和學術準備較不完備。網課遠程授課時,其弊端與職校學生的上述弱項疊合,學習效果差也就不足為奇。學生本身學習動力較弱,而學習情境的組織性又大幅減退,網課課堂缺乏即時強制的必要手段。學生社交機會頸縮與社交情境扁平化,又使得師生的信息反饋機制受到大幅限制。這種背景下,學習效果差也就不足為奇。
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對策,以期緩解單純依靠網課授課帶來的弊端:
1、有效融合傳統課堂與網課。
網課并非技術神話,傳統課堂亦有其囿于一時一地的弊端。其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而并不能解決全部。若能將其有效融合,取長補短,如用信息化補強傳統課堂的直觀性短缺、拓展傳統課堂時空,將能有效克服弊病,取得良好效果。
2、探尋網課中對學生的監督手段與強制性措施。
國內有學習平臺在學習過程中彈出對話框、禁止拖拽視頻進度條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網課創設者在監督與強制性方面步履蹣跚的嘗試。另外,家長監督簽字、視頻考勤、返校測驗等方法,亦不失為網課在保證收視率與學習效果方面的新方法。未來,成體系的監督手段和強制學習的措施應被建立。
3、推動技術進步,拓展廉價即時微端仿真設備普及渠道。
技術進步,永遠是改革與革新的中堅力量,如能在即時微端仿真設備上取得長足進步,不惟建工專業,所有網課課程將因之得到更大的推動,無論其有無實訓類課程。
參考文獻
[1]孟霞.淺談中職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年4期.
[2]鄭曉鳳,張健.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8(16):2.
[3]邱葭菲.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教學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