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 蘇振德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蓬勃發展,家庭教育之意義也隨著經濟發展的同時被人們搬上歷史的舞臺。家庭教育之于兒童的終身學習與成長發揮著不容忽視的意義與重要性。面對當下社會現狀,不斷通過重視兒童教育,加強家風教育建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以構建新一套的適合當下社會與兒童身心特點的家庭教育意識與理念至關重要。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風建設;兒童
總書記提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作為構成社會的一條條分支,是我們每個人與社會聯結的精神所系、物質所在,在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樞紐作用。家庭教育是每一個兒童初入人世所必經的一條路,家庭成員通過知識經驗的傳授與灌溉教化兒童,固其生性,利其天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實現中華民族綿佑千年的優秀家庭教育思想理念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的變遷發展,使其成為造駐家風之于兒童、社會的不涸涵養。
一、家庭教育是兒童人格塑造的基點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源頭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的基點和起點。家風作為衡量社會風氣的晴雨表,之于每一個體的終身學習與能力培養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家庭教育對于兒童倫理體系的構建、道德標準的培育起到關鍵作用,在幫助孩子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能夠開化與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與品性。《顏氏家訓·教子篇》提出:“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慢無禮。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家庭教育是兒童的第一個課堂,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在教育中應不斷的去創造與開發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宜把孩子的思維格局片面化、格局化、單調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主動去鼓勵和引導孩子們的發散思維與想象,保護孩子最為天真最為浪漫最為與眾不同個性化的那面。
隨著社會物質水平與人們精神層面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的元素也漸趨多元化,各類文育類作品沖擊市場,家長在享受教育資源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在不斷促進家庭教育中內容的優化和整合。也正是基于家長個人素質的提升,更多先進的、優秀的、開放的教育思想被付諸于,實踐教育中,家長對兒童的教育方式與模式上更傾向于科學與民主的教育方式,不再固持著原有的老舊且落后的一些教育理念,以一種和平包容的態度與孩子叫作朋友,從孩子的身心特點與學習能力去不斷增進改變教育內容,無疑是教育體制上的一次大變革大突破。而在此特點培養出的新生力量無疑將較早前的兒童而言更具大膽的創新力與挑戰力,更易于改變更樂于探索,更易順應當下社會、國家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與培育方式,這無疑對兒童個人終身學習成長發展以及社會未來持續健康向好發展產生重要意義。
二、現存家庭教育體系中的誤區
大數據時代更迭不休,隨著經濟水平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漸趨多樣化,現存家庭教育之矛盾主要集中在兒童電子產品的使用與兒童教育開化中。一方面父母忙于工作與生活壓力沒時間照顧和看護孩子,認為孩子還太小還不具備學習的意識,完全將教育兒童的任務托付給幼兒園與社會,只是機械的利用早教機以及電視多媒體等文娛媒介教育教導孩子,忽視陪伴與肢體接觸對于孩子學習的深遠影響。近年來兒童沉迷手機、低年段近視問題突出,家長忽視學齡前兒童早教啟蒙的作用,沒能適時采取正確科學的培育方式以及自身錯誤的一些教育方式手段,無疑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與心理成長都將造成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當下教育高壓的國內環境下,很多父母依舊把衡量孩子的標準停留在成績,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而盲目跟風,單方面將視線更多的集中在兒童智力開化上,忽視孩子的個人興趣與意愿強制其報班,在短期的獲利面前實則不僅給孩子帶來龐大的身心負荷也將孩子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大打折扣。孩子自嬰幼兒時期直至青少年階段在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父母,其一言一行中投射著一個家庭的教育,父母言傳身教對于孩子生活學習具有榜樣作用,孩子通過觀察與學習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進一步形成自己的待人處事方式與原則,如果父母都無法做好榜樣帶動示范作用,對孩子形象的樹立是大打折扣的。
三、優化當前家庭教育體系的對策
目前我國之于家庭教育與家風建設雖較之往前有進步也有突破,但就整個家庭教育來說仍存在不足待需提高的問題,時代賦予世人紅利的同時也將更多問題推至大眾面前,面對家庭教育中的錯誤缺陷,無論是一個小家庭還是一整個大社會都還有漫長的路需要砥礪探索。
福祿貝爾指出:“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早期家庭教育尤其是母親對于孩子品性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要求我們需重視兒童早期生活經驗,關注孩子精神世界的發展。一個充滿友善與愛意的家庭,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無形營造了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氛圍與環境,這之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繼而有助于形成兒童友善對待他人,懂得欣賞他人,學會接納外任的優質品質。
啟蒙教育之于兒童生活習慣培養與性格的形成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兒童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反復的教育周期,在家庭教育中,合理的做法應為既對孩子嚴格教育,同時又施以慈愛教育。由于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以及是非觀念還未完全構建,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要及時加以施加嚴格的教育讓孩子不失分寸,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督促孩子改正錯誤并在改正中不斷發展建立責任心。同時過度溺愛也是當下家庭教育存在的一大誤區,家長不宜只圖眼前一時的便利而無底線滿足孩子的要求,應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次,培養孩子肯吃苦與樂于奉獻的精神,可適當通過獎勵等激制手段培養孩子的動手意識與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為日后孩子與他人、社會的接觸打下良好基礎。
家長在兼顧工作生活的同時也要看到簡單的依靠一元的機械設備教育輸入之于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是遠遠不足的。父母要對孩子負責,這種負責不單單只局限在為孩子營造了良好的物質環境,片面的認為只要能夠實現孩子的需求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而更應該重視對于孩子精神層面的教化熏陶,從源頭上避免兒童成為物質世界富裕但精神世界空虛的不完美小孩。
參考文獻
[1]邱京.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6.
[2]郭亞芹.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鄭國鳳.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幼教改革的啟示[D].貴州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