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章
摘要:“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更加準確的說是一個難點。這一知識板塊所涉及到的專業(yè)術語、概念和計算方法等都會對學生未來自身的數學發(fā)展的能力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思考
去年,參加“百師千課”第二屆全國小學數學課程文化與創(chuàng)意教學觀摩研討會有幸聆聽了浙江省特級教師鄭水忠老師的專題講座——《向經典致敬--以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受益匪淺,使我深受啟發(fā)。從而想要淺談自己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思考,不到之處,還請指正。《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十大核心理念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就包括三個: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主要內容:圖形的認識、 測量 、 運動 、 圖形與位置。幾何知識的教學主要就是建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等,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這里舉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我在教學《畫長方形》一課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畫長方形的方法。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質疑自探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探究興趣
談話導入:
1、同學們,請看老師拿的這張紙是什么形狀?(長方形)
2、那你能在長方形紙上找到我們學過的平行和垂直嗎?(學生會說到哪一組對邊平行,或者哪一組鄰邊垂直等等)
3、那你會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 板書課題:長方形的畫法
(二)出示探究要求,促進合作學習
1、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先獨立思考:
(1)如果讓你畫一個任意的長方形,你會怎么畫?
(2)如果讓你畫一個長是10厘米,寬是8厘米的長方形,你又會怎么畫?
(3)在畫長方形的過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已學的知識?
(4)你如何驗證你畫的長方形就是長方形?
二、小組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畫法,并動手嘗試.
生:利用有長方形面的物品來畫,比如數學書,文具盒等等
生:利用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來
生:利用方格紙或者點子圖來
全班交流畫法,展示作品
精講點撥,鞏固訓練
精講點撥,形成方法
實物畫法,有局限。
利用垂直和平行的畫法,更一般.
師生共同歸納方法: 第一步:畫一條長10厘米的線段;第二步:分別過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同一側畫兩條與線段垂直的8厘米的線段;第三步:把兩條線段的另一端點連接起來。
鞏固練習,形成技能.在練習本上畫一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
當堂檢測,拓展應用
課堂小結:談談這一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完成檢測題目:(1)畫一個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
本節(jié)課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主要是介紹直觀圖——長方形的畫法,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通過設問點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在實際課堂上有一些精彩的生成,讓我深有感觸。我并沒有先講解怎么畫長方形,而是先降低難度,讓學生把兩個直角畫成完整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初步學會用畫垂線和平行線的方法能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例題的畫法,并嘗試畫出來,讓學生板演和上臺展示作品,說一說畫法。通過嘗試體驗,學生發(fā)現(xiàn)有許多種方案,有畫垂線的,有畫平行線的,二者都有的,還有先畫一個直角再補完整的。然后我再動畫演示,體驗畫法,總結畫法。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好?就是用畫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最好,最后生成畫法。學生有了自己的體驗,他的印象才會更加的深刻,理解才會更加的透徹。現(xiàn)通過對幾年教學生涯有關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相關的內容進行反思與總結,我大體得出了以下幾點:
(一)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應該體現(xiàn)知識連貫性。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之上”,“要重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連貫工作,授課時應注意對前面知識的鞏固以及對后面所學內容的準備工作,做到承前啟后。
(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應凸顯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學生的年齡雖小,但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形成了不少的數學表象,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學以致用。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課時,在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后,我緊接著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投籃游戲,提出了“玩投籃游戲時同學們應站成什么隊形最公平?為什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學到的新知識,回答到:“站成圓形最公平,因為這樣每個人離籃筐的距離相等。”接著又問:“車輪為什么都要做成圓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呢?”學生結合圓心到圓上的距離相等的知識得出:用圓形做車輪,車子行駛時平穩(wěn),而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的中心到邊上的距離不等,車子行駛時不平穩(wěn)的結論。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作為數學課堂上的教學素材,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反映學生身邊的數學,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趣,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講臺不久的青年教師,任何一次外出學習、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 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都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專家們的示范課堂和講座就像是一頓豐盛的饕餮大餐,精美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深深感覺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教學創(chuàng)意無極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活動為契機,繼續(xù)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為自己班上的孩子們呈現(xiàn)一堂堂精彩有趣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真正的愛上數學,真正的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水忠.《小學兒童學幾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