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學
摘要:小學教學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階段,而在這小學階段的教學環節中,由于大部分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本身的認知能力和書寫能力相對較弱,在具體學習過程當中,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所以教師必須充分引入先進的問題情境教學法,根據各階段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利用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
引言
眾所周知,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與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在課堂導入當中創設問題情境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很難及時轉變自身的學習狀態,也無法在課堂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講。這將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難度和數學課堂教學難度。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實際的小學數學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利用問題情境來代替傳統的單刀直入的課堂導入方式。在進行問題情境構建時,教師可以充分把握教材的中心和主題,有針對性地利用互聯網絡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教學素材或教學內容,根據問題教學情境的要求對其進行全面的篩選。將其進行有效的整合之后,再全面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另外,也可以充分地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取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案例和事件,根據階段性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來構建問題導入情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提出一些多樣化和趣味性的問題,也可以圍繞教學主題提出一些具有代入性和探究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和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和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全面激活學生的多元化數學思維,也能使學生對后續的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
2、借助游戲、故事,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問題情境首先應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學習。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方式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通過趣味游戲、趣味故事等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形式進行趣味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游戲及觀看趣味教學視頻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提出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概念,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對教學方法進行微創新
教師應該改良自己的教學方法,因為教學方法也是創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部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理解水平有限,自學能力較差,所以,大多數的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上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在上課期間,教師一直在講授數學知識,想讓學生能夠了解并且掌握更多的數學計算方法,課后再布置相關的作業,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只會是低效課堂。高效課堂需要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只需講述十幾分鐘的知識點即可,其余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討論合作,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預習、講授、討論”三種環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學生在進行運行時,要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標記出來,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爭取能自己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講述難點,對大多數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講解,講完知識點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根據學生個別問題,在課后進行輔導即可。
4、明確問題情境創設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師需要創設故事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趣味性。教師創設的故事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緊密的聯系,并應正確處理好故事真實性與虛假性之間的關系。故事創設的背景如果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太遠,就會背離學生的生活認知,降低教學方式的效果性。案例:因數的教學。首先,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了100和60,之后問學生:看到這兩個數字之后,你們聯想到了什么?相比之下,你們更加喜歡哪一個數字?學生在思考之后就會說,聯想到了考試的成績,更喜歡100分。接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說:你們雖然喜歡100分,但是在自然數的世界中,100和60的地位是平等的,100也并不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都比60強大。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思考、比較,驚訝數學教師的這番話。此時,教師引出發明鐘表的案例,讓學生理解為什么60在有的時候更加重要,在過渡當中,因數就被引導出來了。第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注意問題的可接受性。這個問題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教師的問題還需要在學生的認知范圍之內,這樣創設出來的問題才能更有意義。教師創設階梯式的問題情境還應注意問題的層次性。教師應從易到難、從淺顯到深奧地來設計問題,而且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第三,創設開放式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探究性。案例:可能性的學習。上課之前,教師先拿出來一個自制轉盤,將其平分為8份,紫色占2份,黃色占2份,藍色占1份,紅色占3份。然后教師詢問學生:轉到不同顏色的可能性都是多少呢?不少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引導下,會思考各種可能性并積極回答。在互動之后,教師開始實驗論證。由課堂氣氛可見,這種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諸多的要求,它是很多因素構建的整體,要求教師優化每個教學環節,在多個方面進行改革。想要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各個方面進行微創新,將教育微創新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鄭建波.教育微創新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6):39.
[2]陳澤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微創新導入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8(1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