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高校國防教育是學校國防教育的重點。高校應建立學校一學院一學生組織三級國防教育組織體系,強化學生組織自我教育功能;發揮軍事理論課和軍事訓練的主梁道、主陣地作用,堅持“立足校園,走出去,請進來”,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以增強學生國防意識,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組織紀律觀念、雷厲風行的作風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為目的,實現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統一,逐步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體系。
關鍵詞:普通高校;國防教育;思考
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程建設自1985年以來歷經30余年,軍事理論課作為培養大學生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意識的通識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軍事理論的課程思政推廣是新形勢下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一、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自2007年新修訂的《普通高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頒布后,軍事課已成為高校學生的必修課,成為傳授軍事知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但調研發現,一些軍事課教師對在軍事理論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一是認為軍事理論教學就是要教軍事,思想政治教育與己無關;二是認為在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會淡化軍事主題,影響軍事課效果,是畫蛇添足;三是認為軍事理論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出力不討好;四是擔心融入過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會令大學生反感,對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心存顧慮;五是個別軍事課教師因教學能力尤其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功力欠缺,不能將二者有機整合,教育生硬,言不載道,影響教育效果。目前,關于國防教育和學生軍訓的理論研究正趨于繁榮,但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對軍事理論教學進行研究卻相對滯后。不僅研究專著是個空白,論文也相對較少。這與軍事課教育基礎理論、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漸豐富的情形反差極大。如在2005年出版的第一屆全軍學生軍訓工作理論研討論文選中共收錄論文61 篇,沒有一篇文章就此問題進行專門研究。2009年出版的第二屆全軍學生軍訓工作理論研究論文選收錄論文43 篇,這方面的論文僅有1篇。一些學者在研究中,或僅將其作為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一個方面,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或是過多關注軍事技能訓練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塑造,對軍事理論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帶而過甚至視而不見;或從國防教育的大范疇進行論述,缺少對軍事理論教學具體深入的研究。
二、健全機構,加強領導,建立國防教育組織體系
國防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有力的組織領導作保證,要健全相應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高校應成立國防教育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國防教育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是:貫徹落實《國防法》、《兵役法》、《國防教育法》及國防教育有關方針政策;研究部署學校國防教育總體規劃;開展全校國防教育活動,指導各學院開展國防教育工作;研究制定國防教育有關制度;檢查考核國防教育工作,評選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開展國防教育理論研究,提高教育水平。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武裝部,負責日常工作和具體工作。
三、突出學院作用,強化學生自我教育
學院是學生教育管理的基層單位,直接面對學生,也最了解掌握學生特點和規律,在落實學校有關要求、組織參加學校國防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本學院國防教育活動的同時,還要積極提出意見建議,為學校國防教育決策提供依據。學生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防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強化學生組織在國防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功能。學生會、廣播
站(臺)、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應加強自身建設,主動開展工作,把學生組織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國防知識學習園地”,積極地“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弘揚民族優良傳統,倡導科學人文精神,活躍學術文化氣氛”。要結合自身特點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學生會可組織開展國防知識競賽、演講賽、征文、書畫攝影展等國防教育主題活動;校園廣播站可設立國防教育專欄,宣傳國防知識,介紹國際國內形勢;軍事愛好者協會等社團組織可組織小型專題研討會、座談會,組織小型軍事項目比賽等活動。學校和學院要在條件、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
四、拓寬途徑,創新形式,豐富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
近些年來,高校國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途徑較窄、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院校仍然停留在“國防教育就是搞搞軍訓”這個層面,以軍訓代替國防教育,缺少廣度和深度。軍訓只是國防教育的一部分,在搞好軍訓的同時,還要積極開辟新途徑,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軍事理論課是主渠道,是學生了解國防知識和軍事知識的重要途徑,軍事教師應重視自身素質、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加強政治修養,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堅定的政治立場,
要刻苦鉆研業務知識,注重教學效果。在教學方法上要符合學生需求和青年特點,采用啟發式、研討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要善于啟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手段上要結合軍事課特點,多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軍事課的吸引力;在教學內容上要在尊重教學大綱的前提下不斷豐富知識內容,要“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用正確輿論引導學生,用革命傳統塑造學生,用國防成就激勵學生”;在成績考核上要遵循“重在過程,重在提高”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曹清燕.青年短信文化探析〔J1.青少年研究,2005(l):fl.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0.
[3][法]盧梭.愛彌爾:下卷[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557.
作者簡介:付強(1977—),男,遼寧岫巖人,武漢理工大學碩士,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防教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防教育、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