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成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育在不斷改革完善,立德樹人目前已經成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需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也逐漸廣泛起來。如何將微課和德育教育結合并更好地應用于學科課堂是目前教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針對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微課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數學;微課
引言
在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德育滲透的重視程度并不高,甚至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與學科教師沒有直接關系。數學教師這種錯誤的認識不僅很難實現自身教學素質的提升,還無法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全面發展的目標。為了更好響應素質教育所提倡的立德樹人的教育號召,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深度挖掘教學中的德育知識,尋找良好的德育滲透契機,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以促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1增強小組微課學習及合作交流
微課教學中最重要的策略是增強小組的合作交流,通過小組交流來找出學生的共性問題,教師在針對性地進行解決。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觀察物體”這一課的內容,本課講述的內容十分抽象,需要結合學生的想象力。在練習一這道習題中,右面的三個圖形分別是從什么方向看到的,再或者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的樣子,用5個小正方體可以怎樣擺等等。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結合了具體圖像轉換的視頻。然而,學生自己在進行思考的時候卻很難想全面,也很難憑借自己的想象快速地解決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共同觀看這一內容的微課視頻,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在觀看分析圖像轉換時候的方法技巧,小組內各成員對各種方法進行分析,進而提高學生對微課中信息化內容的掌握程度。
2生動呈現教學知識點,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數學教學中包含大量內容抽象、繁雜的知識點,給學生的快速理解及吸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微課具有短小精簡、概括性強且生動、直觀的特點,能對教學重難點進行資源拓展并生動解析,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將重難知識點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班級群中,供學生靈活安排時間,隨時播放收看,指導其新課預習、復習,對教學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在微課中加入鐘表的動畫視頻,通過不同方位的展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表上時針、分針的角度,時針與分針所夾角的頂點位置及角的兩條邊的位置。學生會發現,兩條邊的開口增大,角也增大。教師再在微課中將兩個角模擬重疊或延長角的兩邊,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兩個可以完全重疊的角是同樣大的,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通過微課的動畫模擬,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這一知識點。這體現了微課相較于傳統口頭講述教學的優勢。
3利用微課布置作業,滲透德育思想
作業是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效的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了提升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布置作業,如把一些數學題目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或利用微視頻制作一些數學小游戲,讓學生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規則意識。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運算定律”這一節要求學生準確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課程結束后,筆者利用微課準備了一些簡單的計算題目,讓學生完成,通過生動的畫面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學生每完成一步都會闖過一關,最終能走出迷宮。這樣,學生不僅認識到了規則的重要性,而且培養了不怕困難、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
4利用數學歷史素材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
數學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現在的數學知識都是經過古人反復探究,總結出來的精華。在日常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地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歷史素材,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我國數學悠久的發展歷史。這樣不但可以更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我國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以此實現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培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一課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講解祖沖之在我國數學探究上的杰出貢獻。祖沖之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數學家,他在經過長期艱苦的研究后,計算出了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內的科學家。[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融入祖沖之的相關事跡,不僅可以有效地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的融入中進一步感受我國在數學歷史發展中的杰出成就,促使學生在為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同時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偉大理想,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5利用興趣小組開展德育教育
應用微課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如將學生分組,將重難點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觀察,針對教師提出的任務進行探究和討論。應用微課能解決小學生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的問題。用視頻吸引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能讓學生積極地互動和交流。學生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也能認識到團結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效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結語
綜合上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度分析教學內容,開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策略。這樣就可以讓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有效滲透,并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小學數學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
參考文獻
[1]徐先圣.基于“立德樹人”導向下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感素養教育[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9(20).
[2]陳瑞紅.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
[3]劉芳.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