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注重借助問題作為引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尤其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激活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文闡述初中歷史課堂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具體原則,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要誘導學生能夠進行不斷思考,設置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其次,針對于不同學生存在的差異,要分層設以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再者,要加強對情境的創設導入問題,可以更好的使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對問題進行探究,加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從而為歷史學習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問題教學;初中歷史;策略探究;情境創設
引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教師對知識進行單純的講授,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所以,在當前的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能夠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歷史素養。應用問題教學法關鍵在于對問題的設計,要從不同的層面發揮問題的導學功能,要加強對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的活動中去了解課本所講述的具體的知識,其次。加強對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物體來設計問題,可以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相契合;最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要共同的探討,相互之間學習圍繞特定的歷史問題,在探討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一、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原則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要遵循科學的提問原則:首先,所涉及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突破學生思維的束縛使學生能夠回答更具有新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其次,要遵循興趣性的原則思考的問題要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解決疑惑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體驗到積極思維的快樂;再者,要遵循可接受的原則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契合,面向所有的學生,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特點發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最后,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在提問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能夠實際歷史知識,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在不斷推理的過程中一步步對思維進行發展。
二、初中歷史問題教學法的探究策略
(一)加強情境創設,合理導入問題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當前的思維發展特點,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同時,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情境來吸引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活動。比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產生興趣,那么設置問題情境:“中國的近代是飽受災難的時代,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使得我們國家受到了嚴重的損失,西方把日本比喻為披著文明的皮面,帶有野蠻筋骨的怪獸,那為什么是這樣評價日本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今天所學的知識,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以及所涉及到的一些細節內容。
(二)加強現實生活聯系,合理設計問題
在應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是其中非常關鍵的部分。要適應當前歷史課堂教學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興趣,貼近于實際生活,只有與生活相聯系,才能使得問題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一節的內容時,從生活實際出發,向學生提出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問題: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在沒有發明紙之前,我們用什么材料來進行替代?紙的發明對于我們的文化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拉進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得學習體驗。
(三)共同探究,加強對問題的解決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活動要與師生共同參與,尤其在歷史問題研究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比如,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發展趨勢》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設置探究問題:“中國歷史上的分裂和統一是涉及到哪幾個時期?讓學生分析各個時期人民開展了哪些斗爭?民族統一的意義是什么?”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搜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得到提高。
(四)合理調節問題設置的難度
歷史教師在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知識求知的欲望。所以,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對問題進行設計,不超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且要突破學生當前的認知,能夠使學生進行不斷的挑戰,結合自己實際的知識水平來對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要設置障礙,誘導學生能夠形成求異的思維。比如,在講述完《戊戌變法》一章時,設置問題:“雖然變法失敗了,但是以譚嗣同為首的維新派去用鮮血喚醒了國人,那么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種體發現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合理開展對學生的評價
在對學生歷史學業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課程的合理實施,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和行為所存在的一些發展變化,結合學生的知識過程、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不斷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可以使得所涉及的問題落到實處,推動學生學習的自信,激發學生不斷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對問題教學法進行應用,為初中歷史的學習與教學提供新思路,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形成問題意識。在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要借助問題作為導學,以問題來促進教學,從而使得整體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要突破學生思維的束縛能夠探索的過程中激活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悅賢.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新通信, 2019(08):161.
[2]張靜輝.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 2016(36):96-97.
[3]趙艷霞.“問題主線”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20(1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