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潔
摘要:數學學科作為一項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基礎性學科,在小學乃至初中、高中階段都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當前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向,新課標對于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也逐年增加,因此,積極轉變和創新教學方式,優化和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成為本文的重點探究內容,筆者在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可行性措施,以供廣大讀者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教學質量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引領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目前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方法單一,目前許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并不高。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學創新的重要性,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培養,自然也不適合應用在當今的教學課堂中,時間長了,學生會對課堂失去興趣,甚至還會產生排斥感。第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不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依舊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是課堂主體,這種方式會嚴重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影響最終的學習效率。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并沒有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學生自然無法提升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
1.多管齊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用情景創設,把生活融入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必將運用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常見數學小知識,因此,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可以通過學生了解和熟悉的生活問題,比如:商場購物、動物分類、影視動畫等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創設生動活潑的知識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引入游戲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有趣新鮮的事物之外,小學生最感興趣的就是游戲了,沒有什么比游戲更讓孩子們開心和專注的了。教師可以精心設計課堂游戲,把數學知識融入游戲環節,創設多種數字運算游戲、圖形甄別游戲等。例如,在學習圓、方的形狀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找玩具的游戲,教師說出形狀是什么,然后由學生在玩具中找出對應的形狀。學生在找東西的過程中,能夠在腦中一遍一遍重復回憶形狀的樣子,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其次,還可以在游戲中設計獎勵機制,表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獎勵,這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也會更有成就感。
2.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時間的利用尤為關鍵,教師要完全把握課堂三十五分鐘的使用規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接受要在同一頻道,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
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獲取教師傳授的知識后,應及時展開相應練習和思考,以便鞏固知識的記憶,從而加強理解,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學生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就會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質變過程,從而使知識領會加深。此外,教師還需注意課堂知識重難點的強化訓練,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找到關鍵點,并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從而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只有有效把握課堂的三十五分鐘,提高時間利用率,才能有效優化課堂結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注重人文關懷,做孩子們的朋友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不同的家庭成長環境和自身經歷以及不同的性格,致使他們都有著獨特的特點,例如有的學生比較膽怯、害羞,有的學生粗心毛躁,還有的學生內向寡言。這樣就會加深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甚至有的學生害怕老師,不敢提問、不敢放開心思回答問題,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挖掘和發現他們的內心想法,從學習和生活上多關心學生的狀況,增強情感交流,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
4.創設系統的評價體系,增強教學評價實效性
教師的評價在學生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的認可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創建系統的評價體系,包括教師對學生討論學習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獨立思考和作業完成的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和習題講解的反饋。總而言之,一套系統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在鼓勵學生、激勵學生的同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打造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完善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靈活開展教學活動,增加數學課堂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智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J].中華少年,2016,6(10):204.
[2]徐惠.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3,14(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