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鋒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是指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把小組中的不同思路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一種互助性學習方式。不管是在語文教學中還是在班主任工作中都能充分發揮小給合作的作用,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哪些作用?教學中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現淺談我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哪些作用
1、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還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而且還將學生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2、小組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組內成員闡述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發展。
3、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且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較容易解決了。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它使每一成員都溶入集體中,增強了集體意識。
4、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它要求那些已經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把知識和技能教給其它成員。作為講授者的學生,為了能夠教得更清楚、透徹,必須對所學的材料進行認真的閱讀和分析。其它學生也希望在課堂上表現出色,因此他們就要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學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究,小組合作使我們嘗到了一些甜頭,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課堂效率不高,后進生變化不大,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如何去解決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1、教師要作為一個合作者主動參與其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蹲下身來,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還應掌握并運用好激勵這個課堂杠桿,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甚至各執己見的合作學習氛圍,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鼓勵的手勢……都能使每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2、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或是一味追求求異思維,教師呈現問題情境后,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組內優生一言堂,要么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幫助的。一節課中小組合作的次數也不宜過多,使合作真正有成效。
3、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及看法。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和互動的基礎,也是個人交際能力的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合作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問題及時予以指點,要讓每個成員都有表達的機會,當意見可能不一致時,教師要在關鍵之處予以指導,讓學生逐漸學會如何在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但是只有在有效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才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要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產生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