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麗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計,要求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行動方向。綠色農業發展與經濟發展有密切關系。隨著人們對優質安全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農業生產技術發展與群眾普遍要求綠色環保理念產生矛盾。本文對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推廣;種植業發展;作用
引言:自古以來,農業都是歷朝歷代發展壯大的根本,同樣,在經濟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其發展轉型也受到了國家的重點關注。在前段時間召開的中央農村會議中,國家就反復強調了農村農業的優先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1農業技術推廣的內涵
簡單來說,農業技術推廣就是在農村對農戶進行農業技術教育的社會活動。根據各個地區,不同農業發展的情況為農戶量身定制先進的農業種植技術,并將這些技術傳授給農民用于實際生產活動中。農業技術的推廣能保證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掌握最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當前我國推行的農業技術主要是對于種植技術與種植方式的指導,是以提高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技術水平和投入產出比為目的。
2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2.1農業技術推廣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從以往的農業發展來看,要想實現農業發展,就必須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科學化的農業技術推廣讓農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進而主動的去學習有效的農業技術,并將農業技術與自己的農業種植相結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獲得經濟提升。
2.2農業技術推廣加快了農村現代農業的轉型速度
種植業被看做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只有大力發展種植業,才能確保國家經濟的穩步提升,才能保證人們群眾的正常生活。所以,種植業已經和人們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要想做好農業技術推廣,還需要考慮的是現代農業的轉型,即我們所謂的傳統農業向新型農業的改革,切實落實產業化的農業種植模式,讓農民獲得較高的利益。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加快了農村現代農業的轉型速度,為農業經濟提升提供了保障。
3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的問題
農業發展促進生態保護同時維持生態系統平衡。農業發展合理應用技術手段,生產出無公害安全食品,有效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當前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面臨系列問題,主要包括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種植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經費支持不夠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農業生產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同時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過度使用化肥導致土壤肥力流失,許多種植地出現土壤酸等問題,農業生產發展要從長遠角度科學規劃,不科學的施用化肥會破壞生態環境平衡。必須加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更好的保護珍貴的土地資源。經濟效益發展時代下,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農業種植中生態問題頻發,阻礙綠色農產品生產發展。農業種植者為追求更高的農產品經濟效益,往往使用大量催熟劑等化學投放品,造成許多農產品農藥殘留過量,不符合綠色農業發展要求。
4農業技術推廣的實施策略
4.1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創新,提高技術推廣效率
現代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種植業發展的核心目標,為此,相關技術人員需要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切實做到深入基層,掌握基層群眾所需,進而根據群眾群眾所需去調整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實現農業技術推廣的不斷創新。只有從農業種植的角度出發,才能做到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需要注意的是,農業技術推廣并非是任意的,其必須考慮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例如環境因素、地形特點、水資源分布等,這些農業種植細節因素的掌握有利于農業技術推廣,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改善農業種植模式。
4.2制定合理的農業保險,解決基層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顧慮
多數的基層群眾對農業技術不了解,其認為農業技術推廣是為了個人牟利,所以對技術推廣人員有較大的敵意,為此必須解決基層農民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顧慮。農業保險是解決群眾顧慮的重要方式,農業技術推廣需要做的是為群眾制定農業保險,如此一來,基層群眾就可以大膽嘗試新的農業技術,只有群眾獲得了利潤,才能真正了解農業技術的優勢,才能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另外,地區政府還可以根據農業需求去制定扶持政策,例如農業保險產品等,從側面角度發展農業經濟。
4.3引進國外先進種植技術
在大力發展我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時,我們可以多多關注其他農業發達國家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上取得的經驗和成就,多向其取經學習,與其溝通交流探討,然后根據我國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對現有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進行完善革新,提高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效果。以日本為例,其土地資源的稀缺造成了耕地面積的不足,只能通過提升種植技術來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為了更好的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日本將其納入法律之中,以法律形式進行推廣,大大提升了該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借鑒參考,我國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相應條例進行修改,方便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
5農業技術推廣促進農業種植業發展的應用
5.1與時俱進,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理念
現代農業不同于以往的自然經濟農業,是在運用現代工業化技術與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農業,現代農業已經改變了以往靠天吃飯的狀況,從順應自然轉變為了改造自然?,F代農業還具有區域化與商品化的特征,農業生產模式由分散的小農經濟轉變為了集中、大規模集約式生產,這樣的生產方式能對自然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3]。種植業作為現代農業生產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在對其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時,也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對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理念進行革新。為了使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適應現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就必須探索出有效推廣農業技術、有效建立與農民之間的深刻聯系、使農民有效參與到農業生產經濟中來的方式。
結束語:農業技術的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方式,農業技術能否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得到應有的發揮和應用,決定了我國農業整體水平是否能得到提高,農業技術的推廣是一件利國利民、任重道遠的大事,有賴于政府與專業推廣人員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孔繼林,劉昌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討[J].基層農技推廣,2018,5(01):6-7.
[2]汪建.農戶社會資本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影響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8.
[3]王燁.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8.
[4]王洪秋,安載學,方淑琴,張琳,王秀飛,張維東,劉鵬.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05):318-319.
[5]邱小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分析與建設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17,29(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