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栽培時推廣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改善傳統栽培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玉米產量與質量。文中分析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性,總結了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并歸納技術要點,給出具體的技術推廣策略。
關鍵詞: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對策略
逐步推廣應用高產栽培技術,有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保證玉米生產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化發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整合了施肥與灌溉環節,在玉米生產過程中合理應用這一技術,可以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勢及推廣現狀
(一)技術優勢
傳統玉米灌溉以大水漫灌為主,需要修建田埂與壟溝。通過利用高產栽培技術,直接將灌溉管道鋪設在地下,不需要再次修建田埂或壟溝,能夠節省約5%左右的土地,進一步提升耕地利用率。同時,運用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提高農業設備作業質量,減少耕地的浪費。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多選擇管道輸水方式,如膜下滴灌、微灌等,將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在供水系統中融入可溶性化肥,水肥結合,能夠進一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通過輸水管道直接將肥料作用到玉米根部,還可以節省水資源,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化發展。利用高產栽培技術節約30%以上的勞動力資源,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加快土地流轉。
(二)推廣現狀
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玉米大面積生產中推廣高產栽培技術,可以節水增效,促進玉米產量的提升。但現階段政策補貼標準偏低,缺少足夠的技術推廣經費,直接制約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不利于玉米產量與生產效率的提升。
2、重視設備忽視技術
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重設備、輕技術,雖然機械化生產大圖度提升糧食生產效率與產量,但卻忽視研發與推廣新技術,直接限制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需要設備與技術融合,僅重視設備建設忽視技術培養,不利于技術的推廣。
3、技術研發集成不足
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程度偏低,尤其是玉米栽培過程中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程度偏低,造成該技術無法發揮自身優勢。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程度不足,技術研發方面支持力度不足,直接阻礙技術成熟與推廣。
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施的要點
(一)改善土壤條件
玉米生長及孕育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得到大量營養物質。因此,土壤肥沃程度直接影響到玉米品質。玉米栽培時要考慮到土壤情況,分析當地氣候因素,選擇合適的水肥技巧,保證玉米生長過程中有著充足的營養物質。
施肥量按照 500kg/667㎡、1000kg/667㎡的量來施用即可。施用時可采取條形施肥法,具體做法是,沿玉米隴挖條形寬溝,施入充分腐熟的沼液肥、雞糞、牛糞等有機肥填充在底部埋好即可;也可以在基肥中加入復合肥,可更加有效地促進玉米吸收;要在土壤營養成分測量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配方肥為最好。配方肥的營養元素具有針對性,可做到選肥準確、營養到位。要根據玉米長勢和產量施用,施用時可以采取人工開溝的辦法,做到部位要淺,30cm 即可,施用時要及時澆水,以利于促進玉米吸收。
(二)重視田間管理
由于播種時間的影響,如果在出苗之前遇上雨雪天氣,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板結,影響幼苗的生長發育。另一方面需要做好除草工作。提升地溫,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幫助幼苗盡快扎根,提升苗的品質。在拔節之前,需要進行兩次除草,中后期需要采用拔除的方式,對于種植面積不大的地塊,可以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大面積種植的玉米基地,可以合理使用化學藥劑,提升除草效率,確保玉米的正常生產。
澆灌時與施肥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水分可以促使肥料徹底滲透,避免澆水過量出現肥料流失或功能減弱。如果種植地區處于山坡地區,發芽期間重視澆水與保濕,雨季則要做好排水工作。通常情況下,澆水養護應該按照一次性澆透、定期澆水的原則。澆水時間的選擇通常應在傍晚或者清晨,對于規模較大的澆水工程提前做好調度工作。在澆水前還需要留意天氣情況,科學控制澆水量。為保證產量與品質,需要使用足夠的底肥,追肥應該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在快速生長期內,需要保證肥料的供應。玉米屬于相對耐旱的作物,因此在水分的供應上應該做好控制。通常只澆播種水即可,空氣濕度較高,因此需要保持土壤的排水性能,以免出現爛根問題。在膨瓜期間需要控制水分的供應,既要保證玉米的水分含量,在嚴重干旱之后應該控制水分的供應。
(三)強化病蟲防害
玉米病蟲害防治的方式和理念也都在發生變化。其中,要樹立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輔的方針。將各類病害蟲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從而降低對玉米種植的影響。防治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結合實際情況,在特定的時節,對于易發的病癥需要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加強技術指導,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玉米種植中的常見病蟲害,需要采用針對性的處理辦法。
①誘殺處理。物理誘殺,以蟲害趨化性驅殺。有蟲害趨光性強,可懸掛燈光誘殺。比如:黑光燈趨殺鱗翅目害蟲。有蟲害趨黃性強,可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比如:黃色粘蟲板驅殺蚜蟲、白粉虱等蟲害。此外,還可利用糖醋液驅殺小食心蟲、卷葉蟲等等,利用馬糞驅殺螻蛄等等;②設施防護。懸掛防蟲網、反光塑料膜、銀色塑料膜等設施,以起到驅蚜蟲防蟲害的目的。有越冬后遷移的蟲害,可嘗試樹干涂抹黏油以驅殺。條件允許的話,定期釋放臭氧,控制蟲害效果也不錯;③合適用藥時機,嚴格用藥流程,合理噴施農藥。噴施農藥時,要兼顧風向、溫度、日照等情況。噴施農藥期間,個人要做好防護,佩戴口套、手套等,做好個人防護。
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優化措施
(一)制定合理扶持政策
為了進一步提升和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應用技術,尤其是基層地區的農機部門,為幫助種植戶增產增收,一定要結合當地土壤狀況、植株生長現狀和種植戶實際種植需求,深入到田間地頭,結合自身經驗,為其提供專業性技術指導,盡可能幫助種植戶群眾解決玉米高產栽培種植中所面臨的各種技術問題。
同時,為提高種植戶群眾的信服度,加快技術推廣,當地政府可以將玉米高產栽培應用技術的推廣納入到專項補貼項目中,根據實際情況,每年劃撥一部分資金用于技術推廣,為基數推廣人員和廣大種植戶免除后顧之憂,而且在足夠資金的支持下,進一步確保玉米高產栽培應用技術的推廣、落實和應用。
(二)創新技術推廣方法
實際上,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設備應用不僅能幫助廣大種植戶增產增收,同時能夠幫助廣大種植戶減輕勞作強度,科學種植,高效增產。目前為止,基層地區在技術研發和推廣普及方面確實存在一定滯后性,無論是玉米的種植、還是養護、病蟲害防治、收割等都受到技術的制約。
想要進一步推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需要結合當地實情,在設備、肥料等多方面下功夫,同時要加強宣傳推廣,挨家挨戶作動員,通過綜合考慮,多方處理,將各項影響因素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進而達到中和,在實現技術推廣的同時,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三)重視技術研究開發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當地政府和相關領導部門一定要加強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幫助種植戶科學種植。與此同時,還應在現有技術上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盡可能提高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而且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狀況,加強技術研發,尤其是加強技術集成方面的投入力度,通過技術改革,幫助廣大種植戶形成一種新的種植模式,在推廣科學種植的的同時,提高宣傳力度,通過多方完善,幫助廣大種植戶全面提升玉米種植的產量和收益。
相關研究機構則需要加強對技術的試驗,并且采用多種合作推廣機制來進行推廣,比如說積極借助于新型媒體和網絡來進行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也可以培養專業人員深入基地進行實際操作培養,這樣就能確保高產栽培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有效應用,將高產栽培技術的價值以及優勢真正的發揮出來,進而也就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的穩定發展和進步。技術研究部門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進行挑戰,制定合適的技術方案,奠定全面推廣高產栽培技術的基礎。
結語
玉米栽培過程中推廣高產栽培技術,有助于提高玉米產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節省肥料等。技術推廣時需要政府部門強化推廣力度,選擇合適的推廣方式,增加政策扶持力度,適當加大財政補貼,吸引更多玉米種植戶應用這項技術。同時,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應用時要選擇合適切入點,切實發揮高產栽培技術的優勢,提高玉米產量與質量。
參考文獻
[1]袁秀.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8):192+190.
[2]楊愛兵.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18,12(33):10-11.
[3]韋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16,10(21):32+34.
[4]申小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6(02):46+48.
作者簡介:
王媛媛,(1980.02),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的栽培和新品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