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凡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迎來品質消費時代,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與文化IP浪潮的推動下文創潮流也隨之涌現。而今,隨著文化旅游與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潮流涌起,意味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將有巨大的空間。本文通過實地考察蘇州博物館旨在探索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生活化”設計經驗,挖掘歷史文物在新時代的新價值,從蘇州博物館的”生活化“文創產品中獲得的文創產品新思路。
關鍵詞:文創;設計再生;博物館文創;生活化;
一、引言
近年來,博物館事業方興未艾,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增長迅猛,博物館慢慢開始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滿足,在文化消費能力大大增強的同時人們的欣賞水平也不斷提高,博物館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部門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博物館內最珍貴的是文物,而文物是歷史記憶的縮影。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還處于初始階段,仍有很多文創設計并沒有真正“生活化”,都還有極大的挖掘空間。致使,文創產品無法與館內豐富的收藏相匹配并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多數博物館應開展對文創產品生活化的設計與創新,讓文創產品真正走入大眾生活而不只是一個陳設品,讓文創“生活化”從理念真正轉化為行動。
二、正文
(一)博物館文創“生活化”理念現狀與分析
1.博物館文創生活化的內涵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在全國成為一個熱詞。很長一段時間,多數博物館在文創產品上主要以文化特征為開發點。設計者多以紀念性、收藏性去開發設計文創產品,致使市面上形成了貌似新產品很多,但大眾消費者的購買量卻不大的情況。由于片面強調文化特征,結果照搬照套造成印有文物紋樣、名人名畫或者文物造型的文創產品極其常見,而文創產品的實用功能反而被忽視了。文化創意產品是一種能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文化傳播載體。何為博物館文創的“生活化”設計?就是設計者需遵循“生活化”的設計理念,讓設計與消費者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性文創產品。這樣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還能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文創產品的生活應用價值。
2.蘇州博物館文創開發現狀分析
博物館商店在很多地市博物館里多數是個擺設,因產品單一、質量不佳而無人問津,游客們往往過門不入。而蘇州博物館以“最后一個展廳”的概念用貼近生活的文創產品激活了線下的博物館商店。觀眾參觀完博物館,結束了互動體驗后,最后走入博物館文創商店,用一件好的文創衍生產品幫助我們留存記憶,把博物館的文物和其反映的社會思想帶回家。在這個意義上,文創產品也就是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是可以被游客帶回家的展廳。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近幾年,蘇州博物館用文創與互聯網營銷相結合,吸引了眾多目光,推出的文創產品也有了斐然的成績。蘇州博物館文創種類包含了旅游紀念品、辦公用品、家具用品等、其中以觀賞性為主的裝飾品和禮品的產品居多,以生活應用價值為主的大眾產品豐富且價格與市場同類產品相差不大。目前來看,蘇州博物館走在了博物館文創的前列,其文創產品與大眾的生活實則聯系緊密,日常實用性較強。如現今的鎮館之寶、吳門四家、煙雨四合、海棠花窗系列文創,依托地方獨特文化,還富有現代時代氣息,貼近大眾生活。
(二)基于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生活化”設計的思考啟示
蘇州博物館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博物館,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和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推出了多種DIY系列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以刺繡、竹編和年畫等江南地區文化遺產為基礎,經過現代化技術改造而形成種寓教于樂的文化創意產品新種類。如DIY門神年面,將桃花塢年畫門神造型重塑,以手工布藝的材質加之DIY針線,使消費者親自手工完成門神形象,成為手工掛飾,在動手過程中認識文化遺產,將消費身份轉變為創造者身份,并喚起對文物的喜愛之情。這是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和消費者“生活化”互動體驗的成功嘗試,這一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博物館借鑒。
1.堅持個性文化設計
對于博物館而言,文創使鏈接大眾最好對方法。每個博物館都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在開發文化衍生產品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同博物館文創要有別于其他文創產品,在做到品質優良的前提下,還需充分考慮到本館歷史文化或者是地方性特色,對于文物進行適合性提取再設計,提高文創產品附加值。從眾多對文創產品中脫穎而出逐步形成博物館的個性文化特色。
2.基于現有產品的優化設計
基于現有產品的優化設計,在不改變原產品屬性的情況下,融入“生活化”的設計理念進行改良設計,運用文化元素去呈現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從市面上的日用生活用品出發,通過材料的創新、產品制作工藝的提升、或是把文化元素通過視覺符號的形式融入其中,通過產品的符號語言去傳達新的文化內涵,既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美學的追求,也實現了“生活化”的設計理念。
3.豐富的產品實用功能
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大多數是與本館收藏的文物有關,從而使文創具有紀念的價值。然而,單一以紀念價值的文創并無法滿足現今的消費需求,除此之外還需具有實用性、收藏性、紀念性。文創產品開發設計要關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運用實用性設計,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同時也滿足人對審美需求。
4.豐富開發與推廣的渠道
打造實體店的延伸,建立多感官的文化體驗,使消費者在體驗互動對過程中對感受文化,接受產品信息,從而對文化產生認同感,以滿足情感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構建營銷網絡,拓展經營和銷售渠道,采用線上+線下的多重經營模式。博物館應注重IP,推進博物館藝術品授權工作。對于博物館來說,IP包括了發表權、展覽權、版權、商標權等。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館IP,發揮IP的最大效益是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課題。
三、結語
在未來,博物館文化創意開發工作仍有巨大的空間,堅持文創產品的個性化設計,對現有產品進行優化設計,豐富產品對實用功能,拓展開發與推廣渠道讓文創“生活化”,以生活語境為關注點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僅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還能拉動旅游經濟的新發展,更將更加拉近公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激發博物館事業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