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燕 李陽
摘要:小學生行為問題不但直接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還可導致成人期社會適應不良、情緒障礙、違法犯罪和精神疾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生行為問題的發生是個體、社交、學業和家庭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問題;對策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速度的不平衡狀態,會引起學生在社會規范要求和自身生活經驗之間的尖銳沖突,由此產生了小學生的行為問題。影響兒童行為問題既有兒童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質的作用,也有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 因此,研究小學生的行為問題對于預測、防控及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學生行為問題的影響因素
小學階段是人生接受能力最強、可教育性和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及良好人格形成的關鍵期。
1.小學生行為問題的生理與心理特征
小學男生行為問題發生率高于女生,而且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男生較女生身心成熟較晚原因所導致的,也有可能是男生的問題行為較女生多可能與我國社會文化背景有關。一般而言,男生在家庭中通常比女生得寵,父母、祖父母對男生的諸多問題行為表現持寬容態度乃至溺愛、縱容,這可能是男生容易滋生問題行為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國傳統文化對男女兩性的行為往往持雙重標準,對男性攻擊、敵意、破壞等問題行為持寬容的態度,但對女性的類似行為則持否定態度,這種雙重價值標準影響父母、教師等教育者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從而使男生的問題行為因受到忽視乃至強化而增多,女生的問題行為因得不到強化甚至受到懲罰而減少。
2.個體因素及學校因素
小學生普遍的有著注意力不集中、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問題,所以他們的行為舉止存在著很多的不自覺的特性,并且小學生的意志力不夠強,沒有很強的意志力去開始正規的小學生活,在生活、學習和人際交流上缺少自行活動的能力,經常在很多的時候需要依賴家長或者老師的幫助。所以,與同學關系和班主任關系越好的小學生,在家庭和學校中與成人和兒童相處問題少的小學生,出現行為問題比較少。
3.家庭因素
問題學生大多數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家庭中這些壓力性問題越大時,兒童發生行為問題可能性就越高。有的家長對孩子無盡的溺愛和縱容,不管孩子發生什么錯誤,也不去指責更正,甚至于包庇辯解;有的家長孩子太過于嚴苛,孩子一旦犯錯誤或者是稍有不順,便會對孩子惡語相加,諷刺挖苦,或者是沒完沒了額嘮叨,更有甚者體罰孩子,使孩子產生厭惡的叛逆心理,不會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孩子。
留守家庭的孩子大多是有祖父母撫養,祖父母往往都是會對孩子溺愛,放之任之。
二、小學生行為問題的措施與對策
對于通過CBCL量表篩選出的同學,根據其需要,征得其父母及班主任同意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采取個體咨詢的方式進行。
在干預過程中,主要實施以下措施:
1. 樹立目標?明確方向
對于因情緒而產生行為問題的,要使其明白情緒本身無好壞之分,也無價值高低之別,不過因個體的情緒作用,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與影響。向其強調培養正向的情緒,使自己更加樂觀、充滿希望,并能化負向情緒為建設力,為自己開創美好人生。
2. 加強辨析 提高認識
對于父母教導方式導致學生行為問題的,要使其家長明白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處罰方式不正確。家長可以在孩子犯錯時對其批評,但要告訴孩子,他錯在哪?正確的行為應該怎么做?一味地懲罰會使孩子不知所措,并且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孩子會為了害怕犯之前犯過的錯被懲罰而選擇什么都不做,慢慢的就不喜歡動手動腦了。
3.加強引導?遵守道德規范
對于孩子的問題行為,如攻擊性行為,此時要控制環境,減少兒童觀看暴力視頻,還要求成人自身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不具有攻擊性,并通過成人的教育使兒童形成對有關攻擊性行為的正確認知,幫助兒童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鼓勵兒童學習、模仿影視中的積極行為,批評攻擊性行為。
4. 方法科學?獎懲得當
教育方法要得當。采用表揚和懲罰,表揚其正向的行為,懲罰其行為問題。在懲罰時,要注意懲罰要及時,使兒童的攻擊性行為能得到迅速的反饋。在懲罰時應向兒童講清楚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做。
5.持之以恒?養成習慣
向孩子表明,哪些應該做,哪些不該做。向其講明行為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使其認識到行為習慣無小事,它影響個人形象,影響人的成才與發展,增強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的動機和愿望,同時,幫助其確定一些目標,將原來需要大決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幾個用較小的決心就能完成的事情,這樣,他心理上就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因而心理阻力也就小的多。同時,加強自我管理能力,做到持之以恒。
總之,在社會,家庭和學校這個網絡里,我們應該充分關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肖曉瑪. 淺析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的心理輔導與治療 [J]. 現代教育科學 2002
[2]楊宏飛.如何改變小學生的問題行為[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5
[3]賈賽男.小學生問題行為現狀研究 [D]遼寧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