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作為藝術類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分別從“傳統文化和小學音樂課堂融合的必要性”“傳統文化和小學音樂課堂融合的對策”這兩個方面入手,針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的融合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小學音樂 融合 對策
音樂教學在小學教育教學之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正因如此,任課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之中應該有意識地將小學音樂課堂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融合,一來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傳統文化,二來可以傳承傳統文化。同時,教師應該采用新穎、獨特、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還要善于將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進行融合,借助音樂教學,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和奧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一、傳統文化和小學音樂課堂融合的必要性
1.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將傳統文化和小學音樂進行完美的結合,對于學生學習音樂具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世界之中。鑒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烈,求知欲望強,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進行授課,讓學生借助學習傳統文化學習音樂,獲得一定的知識,并通過賞析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提高音樂素養,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
2.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游戲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文明瑰寶,對于當代中國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音樂教師要做的就是將傳統文化引入小學音樂課堂,引導和帶領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優秀文化,完成繼承傳承文化的任務,使傳統優秀文化流傳得更廣泛。雖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但接受能力是較強的,教師將傳統文化引入課堂,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音樂,還能加深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對于學生的思想起到熏陶和教育的作用,有效凈化學生的心靈。
3.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
據筆觀察,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完善,知識面狹窄,對學習傳統文化缺乏持續的熱情和動力。對此,教師可以在傳統文化教學之中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樂器,比如二胡、高胡、京胡,還有嗩吶、巴烏、葫蘆絲等,通過樂器了解不同的傳統音樂風格,有效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二、傳統文化和小學音樂課堂進行融合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以往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過于重視音樂理論的學習和分析,忽視學生的情感和學習體驗,導致學生對于學習音樂喪失興趣和動力。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采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進行授課,使學生樂于接受傳統文化,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信息技術工具如多媒體,運用在教學中,具有聲情并茂的特點,教師可以用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自覺欣賞,加深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以《快樂的潑水節》一課為例,教師可首先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傣族潑水節的由來。多媒體播放傳說故事:在古代,有一個火魔王,他無惡不作,經常給百姓帶來災難。后來一個十分機智的少女殺死了火王,但是火王的頭顱滾到哪里,哪里就會引起火災。于是她就將水每天澆在自己的身上,直到頭顱化為灰燼。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每年舉行潑水節—這就是潑水節的由來。如此一來,學生經過視頻了解了傳統的傣族文化,助于學習傣族音樂。
2.開展專項音樂活動
大量的音樂欣賞和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過量,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情,還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此,教師可以選擇開展音樂專項活動的方式,這樣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中學習和了解到更多的音樂作品,還能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奧妙和魅力。教師在布置和組織音樂活動時,要有創意、新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
如學習《草原放牧》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并且播放蒙古族歌曲,讓學生欣賞民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的歌曲,十分具有民族風格。隨后開展專項活動,包含歌曲背景介紹和樂器介紹。比如琵琶:琵琶是由“頭”和“身”構成的,頭部包括弦槽、弦軸、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味、音響等,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結晶……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最好是有關傳統文化的歌曲和舞蹈,讓學生通過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對音樂產生親切感,從而愛上音樂。
3.教學多元化,豐富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好奇心強、自制力差等,課堂上,假如教師一味講解理論知識,不設計有趣的內容,或者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就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多樣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比如歌曲接龍和表演音樂劇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還能感受和發現學習音樂的魅力和奧妙,從而愛上音樂。
如欣賞樂曲《金蛇狂舞》,首先播放歌曲,引導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風格和魅力。隨后,教師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是歌曲接龍:一個學生唱一句,下一個人要對接上一個人唱的最后一個字,接上的學生獲得一定的獎勵,沒有接上的學生受到一定的懲罰,從而使得游戲更加具有樂趣。那么,沒有接上的學生就可以向老師、同學介紹不同的樂器,或者表演小節目等。這樣既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又能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4.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是教師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好地繼承傳承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文化大多數是高雅的文化,比如經典的少數民族歌曲等,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學習傳統音樂文化,讓學生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和繼承下去。小組合作就是一個好選擇。
如學習歌曲《山童》為例,首先,教師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相互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后,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山童》動畫,并且讓學生說出演唱歌曲的形式、情緒、特點等,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和認知。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西南地區風格音調的童聲合唱歌,曲調生動活潑。隨后,教師規定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分別收集有關傳統音樂的知識,比如傳統文化最早劃分為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劃分為四類;或者有哪些歷史悠久的民歌、民族器樂,等等。沒有收集到的小組受到一定的懲罰,如值日等。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教學重點,結合游戲教學和活動教學,在音樂中滲透傳統文化思想,讓學生沉浸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加深對于傳統文化和音樂藝術的認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音樂教師要樹立不斷優化和改革的教學理念,要采用先進、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傳統文化教學與音樂課堂相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迅《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的融合》,《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年第5期。
[2] 馬忠奎《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現狀及價值研究》,《考試周刊》2019年第47期。
[3] 范薇《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戲劇之家》2018年第7期。
(夏清,1989年生,女,山東威海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