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芳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圍繞高中英語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傳統的教授學生英語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并且,教師還要注意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23
高中英語作為高中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考考察的重點科目之一,對學生的日后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逐漸加速,中國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英語在我國教學體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已經成為高中英語教師討論的主要話題。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而言,由于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也致使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沒有實現理想的效果。
一、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意義
1.有利于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和人格發展
從本質上來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僅兼具語言工具的特點,也是英語國家的一種文化體現。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之中,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英語中所蘊含的人文特征,不僅如此,教師采用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法,學生不僅更容易接受,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也會更好。另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學生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積淀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寶石,無時無刻不在吸引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特別是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人們的內心淡薄、脆弱,更需要中國的傳統文化去充實人們的內心,讓人們的內心更加充實。所以,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2.有助于中西方溝通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的緩解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在高考壓力下,英語教學出現了一種畸形發展的情況,也就是說,學生僅僅會使用英語進行考試,而無法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教練,失去了英語教學的核心和本質。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本質是用來進行交流互動的,而我們學習英語的本質也是引導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語教育,僅僅是圍繞英語考試展開的,很多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都十分欠佳,只會利用英語進行考試。這就出現了一種現象,雖然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比較優秀,但在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僅僅會一些簡單的問候,難以開展深入的溝通交流。如果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則能夠有效解決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欠佳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英語綜合能力。
二、傳統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是鍛煉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主要方法,也是積累英語詞匯,培養學生英語語感的主要渠道,善于英語輸入階段,也是為英語寫作奠定基礎的階段。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引導學生掌握英語語法和理解文章的主體思想和總結。但是,從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來看,英語閱讀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沒有與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地結合,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為了扭轉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在英語閱讀中融入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能夠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高中英語教材我們能夠看出,教育專家在收錄英語課文時有一定的選擇性,選擇的都是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教師要充分挖掘英語教材的特色,有針對性地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這節內容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下,英語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而漢語則是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承載著英語國家的文化特征,而漢語則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相較英語國家的文化而言,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地博大精深。教師可以分析一下中國的漢字演變歷史,可以說,中國的漢字發展與中國的歷史發展是同步的,一直在不斷地演變和進步,而英語國家的語言,不僅形成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是一直是以一種形式出現的。這樣一來,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對中國的語言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加深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積極融入傳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隊伍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2.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滲透
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在英語考試中占據著重要的比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已經成為高中英語教師討論的熱點。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將英語寫作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提高中西文化知識水平。需要教師注意的,我們并不提倡學生排斥西方文化,而是要引導學生合理借鑒西方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英語翻譯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詩詞或者句子,一方面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程度。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History and traditions》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作業,讓學生使用英語翻譯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或者翻譯一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底蘊。
3.中國傳統文化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滲透
新教改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也就是說,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英語口語教學。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豐富英語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的文學底蘊。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Diverse Cultures》這節內容時,教師在介紹多元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下在中國秋春戰國時期,中國文化的多元性,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當時“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場景,然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學說,讓學生進行口語對話翻譯。比如,儒家思想中的“幾所不”;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依法治國”等思想,讓學生感受一下中國古人思想和智慧,進而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前的3—5分鐘時間,讓學生使用英語論述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生可以自選主題,自選角度進行論述。這樣一來,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不僅將英語教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一舉兩得,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將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質量,還有助于對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對傳統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文靜《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讀寫算》2018年第31期。
[2] 劉東《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學周刊》2019年第10期。
[3] 羅曉琴《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策略》,《中外交流》201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