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梅
摘 要:為了防止中國傳統文化日益流失,應注重結合中國中小美術教科書的內容滲透傳統文化,并重視結合美術作品、繪畫風格、繪畫技巧滲透美術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能夠了解很多與美術相關的傳統文化,以此達到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同時在教師引導下推動學生繼承、學習美術傳統文化,從而提升學生文化水平。
關鍵詞:中國中小學 美術 教科書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28
美術《課程標準》對美術課提出教學中講解傳統文化的要求,促使美術教師積極按照要求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課堂教學中,從而根據美術教科書中的知識和內容滲透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聽課過程中學到很多美術文化,在不斷學習中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以及推動學生積累精神財富,說明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與美術相關的傳統文化十分重要。
一、中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在中小美術教科書中不僅包含很多美術知識,還蘊含很多美術文化,如果不注重將美術傳統文化傳授給學生,容易導致傳統文化流失,因此,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應積極講解美術畫作所滲透的美術文化,并且還可以通過講解剪紙藝術、壁畫、山水畫等不同的美術藝術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不僅對不同的藝術有所了解,還對美術藝術蘊含的文化知識有著深刻的認知和深入的理解,在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更容易掌握、記住美術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不同的藝術的風格,從而表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積極繼承美術文化,這樣一來,能夠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以及拓展知識面,所以說,教師除了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繪畫技巧和美術知識,還需引導學生從美術作品、藝術表現形式和繪畫技巧上分析出傳統文化,或者引導學生在鑒賞美術畫作時,歸納得出國畫、山水畫和著名畫作滲透的文化精髓,使學生既懂得如何賞析畫作,又在鑒賞中積累美術作品滲透的傳統文化,以此推動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說明結合美術教科書的內容講解傳統文化意義非凡。
二、中國中小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
1.結合美術畫作滲透傳統文化的價值
深入研究中國中小美術教科書,了解到美術教科書中包含很多傳統文化,因此,在向學生傳授美術文化知識時,教師可以在立足于教科書的基礎上,詳細講解書中的美術知識、傳統文化,講解過程中教師告訴學生教科書的內容與傳統文化有著內在聯系,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學習、分析教材中滲透的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和分析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并且學生通過對美術知識的分析,深入理解知識滲透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的精髓部分,由此學生在教師詳細講解中繼承、掌握與美術有關的文化、知識點和不同的藝術,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
例如:講解“壁畫”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壁畫作品投到電子白板上,使學生能夠對壁畫作品有直觀的印象,學生不僅對壁畫加深印象,還通過教師對壁畫的詳細講解,了解壁畫的上的藝術作品,是人們直接畫在墻面上的畫,且不同的壁畫運用的繪畫技巧、展現的繪畫風格有所不同,此外,學生觀看壁畫視頻時,從視頻中吸取早在漢朝時期就有在墻上繪畫的記載,結合所記載的內容,學生明白壁畫結合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并且在教師講述中學生理解、掌握壁畫是最老的繪畫形式之一,同時學生對不同時期的壁畫作品有更深的認知,以此學生深入理解壁畫作品所滲透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2.引導學生鑒賞畫作時滲透傳統文化
中小學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占比很大,說明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十分重要,因此,教師授課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引導學生賞析不同的畫作,還應要求學生在賞析過程中總結不同畫作蘊含的傳統文化,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畫作賞析中鑒賞畫作,學生邊鑒賞畫作邊歸納美術藝術所包含的文化和知識,這對于增強學生文化底蘊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
例如:講解“青花瓷”時,教師運用投影儀播放不同的青花瓷,使學生能夠積極鑒賞青花瓷藝術品,學生鑒賞時,教師提出鑒賞過程中將美術作品與青花瓷展現的圖案結合起來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在深入分析和認真鑒賞中了解青花瓷藝術所呈現的圖案非常精美,而與美術作品所展現的花紋有著明顯差異,學生既了解不同藝術品在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又通過看有關于青花瓷的介紹,掌握青花瓷的發展歷史和蘊含的傳統文化,以此提高學生文化品位和文化情懷,表明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青花瓷的文化魅力,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此外,學生賞析青花五彩、綠軸青花和各式各樣的中國瓷器藝術品,能使學生在鑒賞的同時了解與青花瓷有關的文化知識,進而提升學生鑒賞水平、美術素養和文化修養。
3.引導學生畫畫時講解傳統文化
美術教學中總是引導學生機械性地畫畫和學習,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美術文化,致使學生對美術知識蘊含的傳統文化不了解,這種情況下,無法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因此,教師開展美術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講解繪畫方法,從而引導學生運用繪畫技巧畫畫時聯想與美術作品有著內在關聯的美術文化和美術知識,使學生能夠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調動學生在繪畫的同時學習美術畫作滲透的文化,進一步提升學生文化修養和繪畫能力。
例如:講解“國畫”時,教師結合國畫的繪畫技巧詳細分析繪畫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根據國畫作品繪畫,并引導學生在繪畫之前,了解國畫的起源,由此調動學生積極了解國畫所運用的顏料、繪畫技巧和在藝術創作上與宗教、道德、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聯系,使學生掌握國畫的起源、繪畫形式、傳統文化和藝術創作方式,以此表明學生在繪畫過程中能夠從國畫的繪畫技巧上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進而推動學生能夠畫出蘊含傳統文化的精美藝術作品。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完成繪畫作品后,說出所畫的國畫作品都滲透了哪些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積極表達,學生表達中將畫作與傳統文化融合起來分析,以及闡述自己對國畫藝術和美術傳統文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
4.從繪畫風格上分析傳統文化
不同的繪畫風格蘊含著不同的傳統文化,因此,在結合美術教材內容講解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展示出不同青銅器上的裝飾畫,展示過程中教師從裝飾畫的風格上分析繪畫主題,詳細分析過程中教師告訴學生在裝飾畫展現不同的圖畫,代表不同的活動,如:出土的《刻紋銅鑒》表現了貴族生活的禮儀活動,而一部分青銅器上呈現士兵執劍圖案和不同景象的圖畫,這些不同的藝術手法展示出不同活動、不同景象,不僅呈現藝術手法的欣賞性,還通過分析不同青銅器上的繪畫風格,使學生了解各個時期繪畫的風格和不同藝術手法滲透的傳統文化,由此學生根據不同繪畫風格畫出多種多樣的圖案,學生邊畫畫邊思考裝飾畫的風格,學生深入思考中對青銅器上的花紋、圖案形成正確的認知,學生既做到正確認知不同風格的藝術手法,又牢記早期繪畫風格和繪畫手法蘊含的美術文化,進而大大提升學生文化水平,由此體現出引導學生繼承美術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滲透美術文化,能使學生在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中理解美術傳統文化,基于此,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美術素養,還提高學生對美術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由此體現出教師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徑講解與美術作品有著內在聯系的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敏《中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大觀》2016年第10期。
[2] 萬竹青《中國近代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美術大觀》2020年第5期。
[3] 萬麗君《展望2010年中國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國中小學美術》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