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丹
摘 要:學前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入,在學前教育中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讓學生從小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化,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學生園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用傳統文化打開美術教學的桎梏,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 體驗 交流平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0.027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底蘊和精神支柱。在學前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減少西方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在學生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濃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教學內容,比如傳統的剪紙、手工藝、陶瓷和毛筆等,結合學生美術教學的特征,以此來向學生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和文化素養。
一、中西方文化區別
在傳統的認知體系中,如果認為一個國家軟弱,就會全盤否定這個國家的所有事物,當然也包括這個國家的文化。在我國的晚清到民國這一段歷史當中,中國給世界的形象就是軟弱無能,以助于讓其他國家的人誤以為中國文化也是軟弱的。這種錯誤的認知,隨著中國的發展而逐漸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逐漸讓人認識到,并不是文化軟弱,而是掌握文化的人軟弱。作為學生的美術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并了解中西方在藝術表現形式上的不同。要讓學生明白,西方的藝術作品主要是以抽象或者寫實為主。而中國的藝術作品不僅講究繪畫工藝,還要講解作品的意境,是否具備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否有形神具備。從古至今,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書法與繪畫的結合,形與境的結合,能夠充分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另外,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只有派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學生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將這些內容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我們不提倡遍地西方文化,而是更側重中國傳統文化而已。
二、文化自信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人民的國家自豪感逐漸回歸,同時民族文化自信也逐漸體現出來,這種民族文化的自信值得在外面的下一代中去傳統和發揚。可以說,美術作品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傳統文化豐富美術創作者的靈感,與菏澤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國的神話傳說體系十分豐富。比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愚公移山、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這些神話故事表現了中國古人不屈不撓、積極奉獻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五彩繽紛的神話故事相比,西方文化相對就比較單薄了,除了上帝造人和諾亞方舟之外,很少能夠感知到神奇之處。目前,很多學生園和中心學都有積極開設了國學課程,還在一些中國傳統的節日中身著漢服,還有一些人將漢服引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得不說明,這是一種文化回歸的現象。雖然說,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科學研究方面有所不及,但是在文化特色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西方國家仍處于一種文化蠻荒時候,而中國已經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事,有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道家的:“無為而治”還有發家的“依法治國”思想,這些思想都具有豐富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即使在當代,仍具有一定研究和學習的價值。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改革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文化也需要進行改革與創新,我們的創新是源于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與理解之上。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形式,將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已經成為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文學底蘊的有效方法,而且對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視頻資料學習
在學生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美術作品。中國的美術作品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將這些美術作品進行分類,制作成幻燈片,播放給學生進行觀看。教師可以按照中國的傳統手工藝、中國畫、山水畫、人物畫等方法進行分類。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中國的剪紙藝術,中國的建筑藝術主要是留出與中國的民間,主要表現一些人民的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往往在節日中能夠看不到剪紙的身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剪紙的作品。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剪刀和紙張,對學生開展剪紙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感知中國的傳統文化。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彩陶繪畫,也可以讓學生為陶瓷進行上色或者是繪畫,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繪畫工藝,還能感知中國的傳統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體驗傳統文化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大量的戶外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戶外的采風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豐富學生美術創作的源泉。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將實踐活動與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如,引導學生參觀一些傳統的手工藝,刺繡、陶瓷制品等等,讓學生在親自感知中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另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美術作品中融入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來完成美術創作。比如,在陶瓷制作或者剪紙當中,首先要商量一下創作的題材,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創作源泉,學生可以用人物、動物甚至是故事等等,方式不限。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以及制作的美術作品進行評比,選擇一些與傳統文化融合較好的美術作品,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表揚,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活動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底蘊。
五、建立交流平臺
在學生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避免出現悶頭繪畫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微信或者叮叮等交流工作,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創作心得或者是創作的思想,也可以向教師提一些問題。在交流平臺中,教師還可以要邀請一些美術大師進來,以此來提高交流的質量,還可以在平臺上舉辦一些美術展覽的活動,讓家長將孩子的美術作品上傳上來,供大家進行欣賞和評比,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生活,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成就感。另外,為了增加孩子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美術作品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教師還可以開設一些傳統文化的講座,也可以邀請一些美術大師分享一下美術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教師不僅要注意開設平臺的講授內容,還要注意維持平臺的制度,避免分享一下與美術學習無關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以此來讓家長進行遵守。另外,教師還可以增設一些平臺互動的環節,比如說,對一些積極發言的小朋友,或者給積極參加活動的小朋友一定的獎勵,以此來保持小朋友的學習熱情,側面也實現了傳統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學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學前美術教育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藝,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底蘊,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另外,在學前美術教育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簡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西部素質教育》2019年第5期。
[2] 甘小忠《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探討》,《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年第7期。
[3] 譚芳《基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切入點分析》,《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