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帥
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的發展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學應更多地發揮出其所具有的“教育性”。通過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法研究,能夠讓學生以宏觀性的視域看待歷史學習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問題,促進學生更加深入與全面地認知與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將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進行緊密聯系,在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不斷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與道德品質。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 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育方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15
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更加注重歷史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入地認知與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并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汲取豐富的養分,受到一定的啟發與教育。教師在歷史當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時,必須深入地分析與研究歷史教學內容,充分發掘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不斷地創新與發展歷史教學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與傳統文化教育獲得同步發展。
一、深入研究歷史教材內容,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從某種意義而言,我國五千余年的漫長歷史,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與發展的整個進程。在當前的歷史教材內容當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歷史教師應立足于不同視角、不同層面認知與了解歷史知識,并發掘其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在歷史課堂教學當中通過有效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體現歷史教學當中所具有的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課時,第一、教師可創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目標:認知與了解宋代社會生活風貌,以及在宋元時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通過讓學生學習與鑒賞宋詞、元曲等文學作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與掌握其中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第二、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宋代社會生活的過程當中,充分認知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的文化的思想與內涵,宋元時期的一些文人雅士,既創作出了不少流傳后世的文學藝術佳作,同時,也以其個人的道德品質、個人操守,為后世留存下一種傳統文化的印跡。例如,教師可重點講述宋代的辛棄疾以恢復中原為其志向,他將其愛國情懷完全寄寓于其所創作的詞作之中,其具有為國建功立業、收復中原的抱負,展現出辛棄疾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傳統文化當中,愛國主義一直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朝代中,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多少仁人志士不畏生死、前赴后繼地奔赴抗敵的戰場,甚至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成仁,這些仁人志士身上所體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具備了代代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才能讓國家與民族具有一個安定發展的良好環境,在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時,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精神教育,使其能夠真正做到“愛國明理”。學生只有具備了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更加自覺主動地去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認識傳統文化交流與傳播,充分感知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中華文明長期的歷史文化發展進程當中,逐步構建起了“中華文化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在中國傳承與發展,在歷史上也影響到了東亞、東南亞等國家與地區。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通過認識傳統文化交流與傳播,能夠充分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區域性影響力,這樣的文化區域性影響力,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現。
例如,在教《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課時,第一、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播放歷史紀錄片的方式,展示唐代時期,日本先后派遣13次“遣唐使”,并從政治制度、歷史文化、天文歷法、宗教文化、建筑藝術、軍事技術、農業生產等方面全方位地“仿制唐代”。至今,在日本的京都、大阪、神戶、奈良等城市當中,還留存下一些距今千余年的日本仿唐建筑物,以及唐代自中國流傳到日本的各種文物珍寶、文獻典籍。在我國隋唐時代,漢字開始大量傳入日本,自此日本開始利用漢字創設日文,并將漢字作為日文當中的“假名”。日本通過向唐朝進行全方位的學習,促進日本整個社會的進步。這些歷史文化見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東亞國家歷史文化所產生的重要的影響。日本向唐朝學習了很多東西,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教師可適時地提出啟發性問題,當前日本在歷史文化傳承與弘揚方面有哪些好的方面值得我們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與借鑒,讓學生對于如何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全新的認知。第二,教師可組織學生以教學劇的方式,展現唐代時期的“朝鮮學子誦讀唐詩”和“古代日本文學界效仿唐詩創作日本詩詞的‘和詞’”。這樣充滿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可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還可安排學生以“唐詩對東亞地區的影響力”為題,讓學生進行主題討論,以及辯論比賽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落實學習方式,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與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通過認識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充分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讓學生懂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影響到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亞洲多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發展,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
三、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真切地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由于歷史知識的抽象性較強,而且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較大的距離,如果教師直接采用理論上的教學方式,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與掌握歷史知識。而通過采用體驗式的落實教學法,結合仿制的歷史實物教具,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地呈現歷史知識,有利于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更加真切地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歷史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
例如,在教《青銅器與甲骨文》一課時,第一、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與了解夏、商、西周三個朝代我國青銅制造業的歷史與特點,以及甲骨文是如何發現的、甲骨文的造字特點等,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播放歷史教學紀錄片,讓學生對青銅器與甲骨文具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第二、教師再展示仿制的歷史實物教具青銅器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讓學生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商代中期,青銅器具有多樣化的品種,青銅器上出現了銘文與紋飾。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鼎盛的發展階段,器型更趨于多樣化,其銘文相較于以往的制器而言顯得更長,其花紋也更加繁復。青銅器凝聚著中國歷史文化的成就,同時,也記載與留存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懷與印記。第三、教師也可展現仿制甲骨文的歷史實物教具,讓學生從中學習與掌握甲骨文的造字特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甲骨文了解象形文字的造字意蘊,讓學生懂得甲骨文作為一種中國早期的文字,同時,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字變化的一個主要形式。甲骨文是我國距今為止所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對我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
總之,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想要在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法研究,教師就必須依據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特點、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學生的歷史學習訓練特點,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歷史教學策略,在歷史課當中,有效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能夠學習與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充分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無窮魅力,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孫玉《論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策》,《教育界》2020年第11期。
[2] 邵歆喬《初中歷史課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法》,《魅力中國》2019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