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發
摘 要 互聯網共享經濟作為新經濟領域,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在闡述互聯網共享經濟基本背景的基礎上,結合水利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就互聯網共享經濟在水利發展建設中的應用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 “互聯網+” 共享經濟 水利經濟 發展模式
共享經濟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與個人之間的各項物品之間的交換,通過建立相應的平臺形成專業的與人資物資相關的經濟體系。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共享經濟在我國商業經營管理領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均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探究“互聯網+”模式下共享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當前,關于互聯網共享經濟對水利模式法的影響,一般局限于互聯網手段的應用,沒有關注互聯網的信息化建設內涵。水利互聯網經濟建設系統內部缺乏互動交流,也沒有形成必要的監督管理模式,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管理發展。因此,本文結合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內涵,就如何借助互聯網經濟內涵優化水利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策略分析。
一、互聯網共享經濟概述
共享經濟術語最早出現在美國,是由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提出的。共享經濟是在當前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社會階段,借助互聯網平臺共享使用權的一種消費模式。共享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不同行業之間的交流,加強了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
共享經濟目前已在國內演化出多種業態,如個人對個人、不提供司機、將私家車出租出去的P2P租車模式,對社會生活、生產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共享經濟的發展需要兩個基礎支持,一個是信息網絡平臺,一個是彼此之間的信任。同時,共享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呈現出以下三種制度特征。第一,共享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產權變革,借助網絡平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會使使用權變得更加重要;第二,共享經濟實現了租賃合約對買賣合約的取代;第三,共享經濟為陌生人之間的交換提供了可能。
二、“互聯網+”共享經濟對水利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
以往的水利發展模式存在一些信息化管理問題,如水利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資源單薄,由指定部門的人員進行查詢管理,且能夠被利用的信息資源十分有限,擁有的信息無法為水利工程管理者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支持。
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能夠對水利工程的內部發展信息進行整合,創造科學合理的技術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等,通過內部資源查找,水利工程管理人員能夠盡早了解水利信息。同時,基于互聯網技術打造的水利工程發展管理模式還具備更多的管理功能,如在整合多元信息的作用下,能夠更好地監督水利工程管理發展,在發展水利工程的過程中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并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
三、“互聯網+”共享經濟下的水利經濟發展模式
(一)借助物聯網技術優勢打造水利智能化管理網絡
物聯網技術在水利經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實現水利的智能化建設,打破當前水利工程管理在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局限,強化各個部門在水利信息管理方面的連接。從水利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物聯網在山洪預警、人畜共飲水監督、水庫安全監測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打造一個完善的水利防汛監測網絡體系,出現問題的時候,網絡傳感器和監督控制裝置會以圖片、音頻的形式,將水利險情的基本信息發送給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管理部門收到信息之后可以立即調閱以往的資料,綜合分析,對現有的水利險情作出決策。物聯網技術還能夠借助傳感器的數據傳輸,實現對水庫壩體運作的連續監督,從而及時為相關人員提供壩體安全信息,發布潰壩預警通知,在水庫發生潰壩的時候將危害減到最小。
(二)借助大數據技術更好地挖掘水利管理信息
從當前國內水利部門管理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多個水利部門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信息溝通交流不順暢的問題,即各個水利工程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交流不到位,信息業務管理流程和實際應用指導操作脫節。而借助大數據技術形式則能夠在以往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解決以往各部門信息溝通不順暢的問題,并在水利工程管理的過程中,加強對各類信息的匯總分析,加快打造出一個完善的水利工程綜合智慧管理平臺。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水利工程綜合智慧信息管理平臺是集感知、分析、執行管理為一體的應用平臺,借助現有的儀器設備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匯總分析,從而為水利資源管理、防汛、供水等工作提供更為全面的數據信息支持。
在水利管理層面,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區域范圍內的水量、水位、水質等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根據地區降雨情況調配各個水利設施,提升水利工程資源信息的綜合利用率;在防汛層面,臺風、洪水到來的時候,可以借助大數據傳感器端口獲取地區地形、水文信息,從而實時確定各個地區的水流淹沒情況,根據分析結果及時確定搶險隊伍的位置,科學確定排澇點和排澇設備的進出口;在供水管理層面,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深入分析每一個龍頭單位時間范圍內實時流出的水流量,根據分析結果自動分配城市供水量,提升城市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三)借助云計算技術加快打造云計算平臺
第一,云信息庫。通過接入、升級、完善、再造、集成管理,打造面向整個社會發展的、充滿彈性的水利資源信息庫,提升水利資源管理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管理、應用資源管理的效率,并為水利信息化發展提供一個軟硬件都很完善的環境。第二,云專網通道。云專網通道可以打造出專門的防汛網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能夠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無線網絡、移動通信技術等。第三,云圖型。云圖型是基于一張圖繪制的水利綜合信息服務,這個服務平臺能夠為四級水利系統提供可選擇的地圖服務,借助統一的數據訪問端口、服務處理器,能夠對水利資源所屬空間進行全面的分析。
(四)借助移動互聯網打造智慧水利無線應用平臺
移動互聯網平臺能夠打破以往水利資源管理在時間和空間層面的應用局限,并在最大限度上解決突發性水利事故。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通信網絡的發展,在水利工程中已經能夠繪制出精準度、清晰度比較高的圖片,水利行業發展數據信息也得到了高效率整合,集辦公、災害預警、視頻會議、工程發展監督控制等為一體的服務應用管理平臺被打造出來,水利工程管理實現了智能化辦公。在水利工程管理領域,可以借助云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出移動防汛信息服務系統,定期對汛情進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匯總整理,形成報告,為基層防汛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提升人們在汛情中的應急響應能力。
四、結語
借助互聯網打造現代水利發展模式,能夠使水利工程的發展建設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借助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實現對水利發展模式的數字化分析。移動互聯網技術能夠將各類水利應用移動化,大大提高了傳統信息系統的實用性,優化了水利工作的業務流程。同時,復雜多變的水利管理信息能夠得到高效率的整合管理,減少了以往水利工程服務管理的局限性問題,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決策、服務、管理水平,實現了水利工程的智能化發展建設。為此,在未來,相關人員需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共享經濟在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優化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實際實現互聯網化水利發展,從而更好地發揮出水利工程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棗莊市勝利渠管理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 廖世潔.對水利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的思考[J].廣西水利水電,1997(02):18-21.
[2] 王金玉.對水利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初步認識[J].海河水利,1996(06):41-42.
[3] 丁艷.“互聯網+”共享經濟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J].農業經濟,2020(09):58-59.
[4] 閆麗娟.管理“互聯網+”時代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首席財務官,2019,15(09):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