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領 吳俊嬌 王桂鳳



摘 要:近年來唐山地區仍然高度重視的問題依然是“三農”問題,在中國經濟“互聯網+”形勢下,基于唐山地區特定背景下,本文將互聯網融入現代農業產品中,從3個維度闡述農業產品價值鏈、品牌建設者、“互聯網+”的關系,研究分析了“互聯網+”對農業產品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建設者的影響。根據目前河北唐山地區農產品品牌構建的現狀,凝結出唐山地區農產品運用“互聯網+”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創新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價值鏈;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115049
收稿日期:2020-10-09
基金項目:唐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0年度立項課題(項目編號:SSKL2020-038)
作者簡介:吳東領(1981-),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
1?研究背景
在中國經濟“互聯網+”形勢下,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戰略,打響農業品牌成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目前,唐山主要以重工業為主導,縣區雖然種植了一些花生、白菜、板栗、白薯等農作物,但農產品經濟的基礎建設相對滯后,產品的質量不高,農產品品牌創新建設稀少。因此,品牌價值“互聯網+”視角下,打破傳統模式的依賴,提升品牌價值鏈,分析與研究“互聯網+”對品牌價值鏈提升創新的影響,讓種植戶、加工戶、商戶從“互聯網+”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2?研究目的和意義
“互聯網+”覆蓋了農作物鏈、產品鏈、營銷鏈和資金鏈驅動范疇,建設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已成為農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品牌價值“互聯網+”視角下,從微觀視角研究農產品品牌價值模型,探索農產品的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建設效應,分析“互聯網+”對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升級創新的影響,構建科學有效的品牌價值“互聯網+”體系對于唐山地區現代農業產業鏈條中的供應商、生產商和經銷商有著重要的意義,且能夠推動唐山地區現代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
3?唐山地區農產品品牌價值網絡結構分析及農產品發展現狀
唐山地區農產品包括玉田白菜、遷西板栗、灤州白薯等產業鏈。圖1描繪的是唐山地區農產品品牌價值網絡結構現狀。農產品種植戶代表農產品供應商品牌;農產品加工企業代表農產品生產商品牌;農產品流通與貿易企業代表農產品經銷商品牌。農產品品牌價值網絡是農產品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品牌構成,以產業供應商品牌、生產商品牌、經銷商品牌、顧客4個節點組成,品牌網絡系統中的核心品牌由供應商品牌、生產商品牌、經銷商品牌組成,通過聯盟與合作形成品牌與核心品牌關聯關系,從而構成了現狀品牌價值網絡結構。
生產商品牌價值網絡是產業品牌價值網絡的核心,在品牌價值鏈中處于關鍵環節。唐山地區農產品品牌已初具雛形,但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機制尚未形成。為了深入了解唐山地區農產品生產商品牌價值網絡建設的情況,對玉田縣白菜、河北遷西板栗、灤縣玉豐薯干等農產品進行了實地調研,品牌建設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4?“互聯網+”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創新升級的策略
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價值運動和固定環節被稱為農業產業鏈,其中包括農業生產購買的原材料、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產品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1]。唐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現代農業發展九大創新行動的意見》唐政字〔2016〕99號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市域農業公用品牌5個左右,每個縣(市、區)培育縣域農業公用品牌2個以上。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戰略,打響‘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2]。”等系列政策,為“互聯網+”品牌價值鏈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隨著唐山地區農村光纖通、寬帶提速等工程全面推進,農村互聯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覆蓋唐山地區的農業網站群基本建成了“互聯網+農業”技術支撐體系。“互聯網+”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創新升級,將傳統分散的手工生產農產品和線下銷售農產品模式逐步向規模精細化、智能生產化轉型[3]。從而提高唐山地區產品價值飛躍與產業鏈的升級,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生產和加工環節視角下,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為生產提供精準數據支持,分析農產品種植的效益。如,玉田的玉菜、遷西板栗、灤州玉豐甘薯等,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家庭農場、智能合作社,農產品電子商務站準確獲取相關農業信息,增強分析能力,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利用ERP分析、實時數據采集、遠程控制改變傳統耕作、種植、加工方式。
從流通和銷售環節上,“互聯網+”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通過B to B直接對接,將傳統模式農產品通過流通渠道的信息化逐步邁向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價值鏈化的現代農產品流通方式轉變。通過物聯網、計算機等新興互聯網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減少中間環節,改善農民收益,提高流通效率。
5?“互聯網+”價值鏈提升與品牌創新升級的影響
農業產業鏈的運行機制保障了現代農產品品牌建設運行機制,農業產業鏈的鏈環要素組成了農產品品牌的建設主體,包括農產品種植戶、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流通與貿易企業和顧客4大要素。現代農產品品牌建設主體與農業產業鏈互動依存活動關系隨著農業產業鏈的鏈環要素的運行機制而影響,農業產業鏈鏈環要素之間的機制作用直接影響現代農產品品牌建設成效,如圖2所示。唐山地區現代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運行機制要依賴于本地區的農業產業鏈的運行機制。
在此基礎上,結合唐山地區“玉菜”、遷西板栗、玉豐甘薯等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情況,構建以“互聯網+”為要素,農業產業鏈為主線,以品牌建設者為主體,實施區域、企業、產品的“三位一體”維度空間結構關系。品牌價值“互聯網+”視角下,結合物聯網、新媒體等應用,從微觀視角分析農產品品牌價值鏈,提出以下幾點品牌創新的“互聯網+”策略。
5.1?農產品的品牌定位元素要以消費者為中心
農產品的品牌定位元素需了解消費者情況,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分析,制定差異化、個性化的營銷策略。“互聯網+”時代下,90后、00后逐步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追求個性、時尚性、品牌性。因此,農產品的品牌定位元素要將農產品與年齡階段、個性的元素相融合、相結合,轉向深加工、精致加工、時尚加工,接受互聯網平臺評價體系。
5.2?農產品的品牌理念和企業文化要包裝創新
農產品的品牌理念和企業文化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農產品的品牌理念、文化融合品牌設計的色彩、圖案、樣式等,使消費者有一定互動體驗,包裝農產品品牌價值鏈。應用文字、圖片、音像、視頻等,提升農產品企業的品牌理念和企業文化。
5.3?農產品的品牌要多渠道多形式價值傳播
利用數字電視、網絡媒體、新媒體、手機媒體等傳播媒介進行傳播推廣,達到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深的效果。通過整合、融入等方式將企業官方網站、微信、QQ、電商平臺等媒介資源嵌入品牌文化,傳播方法可以通過互聯網新媒體進行推廣,網絡主播進行宣傳等,擴大品牌宣傳和品牌營銷力度,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多渠道、多形式價值傳播。
參考文獻
[1] 程麗,龍若霖,于越,黃湛.“互聯網+農業”視角下農產品價值鏈提升中的品牌創新研究——基于長豐草莓園調研實踐[J].現代商業,2018(10):35-37.
[2]唐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現代農業發展九大創新行動的意見[N].唐山勞動日報,2016-10-25(005).
[3]王碩.“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的現狀和創新趨勢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5(11):14-18.
[4]關忠誠,程剛.聯合品牌戰略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38-43.
(責任編輯?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