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梅
摘 要: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是銀行穩定運行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金融市場環境越發復雜。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將信貸業務和銀行貸款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用長遠眼光應對挑戰,維護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穩定。論述了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了信用風險量化管理及其不足,提出了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用;技術;保障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1-016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33 ? ? ? ? 文獻標志碼:A
1? ? 影響因素分析
1.1? ? 宏觀方面
宏觀經濟指標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體現在近期和預期影響上,宏觀經濟從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影響銀行信貸風險。宏觀因素是影響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最重要的因素,商業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中的主導地位可見一斑。貸款是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在社會融資中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銀行貸款是我國實體經濟最重要的融資工具之一,這意味著實體經濟面臨的結構性風險最終將體現在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上。個人信用質量在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個人信貸與企業貸款有很大區別,個人信貸的風險更多體現在個人收入的變化上,更容易受到監管。預期影響因素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共同預期影響因素應考慮經濟增長速度、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貨幣供應量及匯率等[1]。
1.2? ? 微觀方面
商業銀行不能改變宏觀因素,但可以通過對個別微觀因素的管理,降低各方面造成的信用風險。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微觀因素包括資產充足率、信貸集中度、準備金率、銀行規模和撥備覆蓋率等。
2? ? 信用風險管理
2.1? ? 信用風險識別
2.1.1? ? 客戶信用風險中的單一法人識別
商業銀行應組織具有豐富信貸經驗的人員,深入了解客戶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正確識別貸款人的實際風險和潛在風險。商業銀行的單一法人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產品價格波動會導致中小企業現金流不穩定。商業銀行通過分析現金流量,對中小企業未來的還款能力進行評價。在短期貸款業務中,應隨時關注借款人的資本動向和資本充足率,確保借款人有足夠資金償還貸款。在長期貸款業務中,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和資金流動性進行評估,可將違約風險降到銀行可接受的范圍內[2]。
2.1.2? ? 個人客戶信用風險識別
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的客戶主要是企業,該類貸款具有規模小、單項業務資金量大的特點。為了識別客戶的信用風險,可以通過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和個人客戶信用記錄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調查。同時,對借款人家庭收支、收入結構、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判斷其是否符合貸款發放要求[3]。
2.2? ? 信用風險計量
商業銀行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借款人的資本結構、聲譽和收入波動。杠桿率高、資本結構不合理、聲譽差、收入波動性大的借款人會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溢價,其貸款將受到銀行限制。對于農村中小企業客戶的準入和審批,商業銀行可以使用計分卡。該計分卡主要關注客戶的信用狀況、履約能力等非財務因素。結合財務報表等定量數據,可以更準確地反映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4]。
2.3? ? 信用風險監測與報告
在風險管理方面,不良貸款預期損失率、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關聯授信比例、專項貸款比例、貸款風險轉移率、不良貸款覆蓋率和貸款損失準備金充足率是主要的風險監控指標。通過多部門風險信息共享機制,商業銀行可以在全行各職能部門之間充分共享風險報告,既能有效控制風險,又能為外部監管機構提供準確的信用風險管理數據。
2.4? ? 信用風險控制
一是限額管理。風險限額反映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政策要求和抵御風險資金及消費損失的能力。商業銀行應該充分考慮客戶的債務承受能力,對客戶實行信用額度管理。二是關鍵業務流程的控制。商業銀行遵循統一考慮、貸審分離、展期復核的原則,將信貸審批完全獨立于貸款營銷和發放,對所有可能導致信用風險的債務和風險敞口進行統一計量,詳細評估風險敞口后,作出信貸決策。商業銀行還可以將產品維度和客戶維度有機結合,形成完善的貸后管理體系。
3? ?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不足之處
3.1? ? 信貨制度執行無力
在西方商業銀行,各級信貸主管或董事負責業務的信貸審批和監督,以確保嚴格執行業務線中的相關信貸政策,從而有效監控風險。我國銀行通常不設立負責銀行信用政策管理系統和客戶信用評級標準的專門信用決策機構,因此管理部門沒有可遵循的規則,仍然發布傳統的比率指標。運營部門只能使用抽象數字進行操作和管理,不能保證整個信用機制有效運行[5]。
3.2? ? 信貸風險防范機制有待優化
商業銀行信用管理需要健全的信用管理機制和內部治理結構,但是我國商業銀行控制權被壟斷,導致銀行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相關人員通常只關注業務,忽略了風險控制,缺乏對風險的客觀評估,控制系統落后于業務需求。
3.3? ? 信貸管理技術落后
在過去,我國銀行業缺乏可比性和競爭性,信用管理缺失,信貸管理技術落后,審批與放貸部門缺乏專門的問題貸款管理機構,缺乏有效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3.4? ? 信用評級體系有待優化
目前,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內部評級體系,但其評級方法和評級結果不如發達國家,評級操作程序不規范。 信用評級系統包括外部評級和內部評級。 我國建立的信用評級系統無法對大多數公司進行準確評級,缺乏動態風險管理。在信用風險計量技術不完善的條件下,無法進行貸款前后的動態風險管理,導致商業銀行出現了大量不良貸款。
4? ? 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措施
4.1? ? 國外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度量方法
一是自上而下。該方法基于傳統假設(資產或非利息收入越多,操作風險越大),根據資產和非利息收入等財務指標分配操作風險資本。只要資產的財務指標或非利息收入不減少,分配給該業務的操作風險資本也不會減少,不利于鼓勵管理人員加強操作風險管理。二是自下而上。許多管理人員認為,隨著統計方法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運營風險可以與其他風險一樣,準確地衡量出來。這種方法將整個銀行的業務劃分為幾類,然后分別測量和總結每類業務的操作風險,使用情景模擬分析結果補充資本,以改善操作風險管理。目前,該方法已被國外廣泛研究和應用。此外,許多國外銀行嘗試將極值理論應用于統計測量,以增加事件相關損失價值的置信度,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概率雖然很小,但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4.2? ? 管理組織充分發揮指導作用
引導區域信用風險管理部門按照信用風險管理政策制定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及目標,形成一個完整系統,以確保對組織結構的管理。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和分支機構業務部門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逐步形成了一個全員參與信用風險管理的體系??傂薪M織專業部門、分支機構和區域信用風險管理部門,每季度對信用政策進行后評估和復查,按季度調查基層銀行或信貸客戶與行業有關的問題,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將有關問題的建議作為制定相關信貸政策決策的基礎。同時,每季度制定或重新審查信貸政策并組織培訓,加強對信貸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信貸政策的可操作性。
4.3? ? 優化信貸管理支持系統
改善系統操作條件,提高系統性能并優化用戶體驗。進一步優化升級信用機制,整合操作頁面,避免用戶管理系統內容重復和冗長,促進系統正常快速運行。此外,信用信息輸入的標準化還有賴于信用信息的海量存儲。在精度方面,識別功能和系統控制尤為重要。
4.4? ? 信用風險測評工具逐步完善
建立信貸管理制度的數據審查監督制度,建立并執行嚴格的數據收集程序,加強對現有數據庫的清理和補充記錄,確保數據的連續性、真實性和完整性。加強對新信用等級模型的優化和完善,監視信貸系統中保留的風險評級信息。
5? ? 結束語
征信部門和征信管理人員嚴格遵守征信調查程序,做好上級貸款的調查和審查、檢查和追償工作,規范信用審批會議制度,遵守相關規則,規范操作和嚴格管理,防止“一句話”帶來的風險。建立房地產貸款中心,防范法律風險和其他信用風險。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商業銀行存在巨大的風險。同時,由于其特殊性,商業銀行的實際經營管理也面臨著挑戰。在國際金融監管體系日益完善的時代,只有做好科學的風險防范工作,強調綜合競爭,才能確保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匹配;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能力,對風險進行合理調查,確保信用風險量化管理體系的完善程度,實現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吳變蘭,馬小艷.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個案調查與分析[J].中國金融,2016(16):22-23.
[2]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發展及其風險評估[J].西南金融,2019(9):9-10.
[3]王鵬.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與對策分析[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7.
[4]胡斌.商業銀行政府融資平臺類客戶信貸風險控制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7.
[5]王麗.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