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 ?要: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地方應用型高校對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選擇四川工商學院作為樣本,以學校構建的“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進行實證研究,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高校? ?創新創業? ?三聯四融? ?能力培養
地方高等學院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創新創業教育的要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必要能力,因此教育目標不單純讓大學生創業,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素質、創業精神和創業品質[1](67-71)。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對于在校學生而言,主要是培養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2](109-112)。
四川工商學院(下文簡稱學校)是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辦學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專業學科門類齊全,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著力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在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團隊孵化、科研轉化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成績,2018年被四川省列為首批“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院?!?,樣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三聯四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式的基本內容
1.“三聯”的基本內容
“三聯”指的是產教聯合、基地聯盟、培養聯動?!爱a教聯合”是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地方產業進行聯合,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面向地方產業發展的需要。“基地聯盟”指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通過學校和校外的創新創業基地聯合,構建高校加專業創業孵化器模式,讓市場上專業機構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進行進一步的孵化和培養?!芭囵B聯動”指學校、學院兩級聯動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模式,學校和二級學院有不同的側重點,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培養效果。
2.“四融”的基本內容
“四融”指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校內平臺與校外資源融合、導師隊伍與學生團隊融合、科技研發與培育孵化融合?!半p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指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靶绕脚_與校外資源融合”指校內構建創新創業、孵化平臺,通過經費資助、提供場地、開展指導培訓和創業孵化等綜合服務;校外對接基地、產業及智力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從創新創業創意到產業對接的全過程服務?!皩熽犖榕c學生團隊融合”是指學校創業導師團隊和創新創業學生團隊融合,以導師團隊科研創新帶動學生創新創業,實現科研轉化。“科技研發與培育孵化融合”是指學校推動科技研發攻關的同時開展創新創業團隊的孵化,讓科技研發服務團隊孵化,貼近產業的實際。
二、“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成效
1.“產教聯合”的實踐與成效
在落實“產教聯合”的實踐中,四川工商學院與澳大利亞Altium公司、德國SAP、賽虎、上海鼎捷等公司合作共建校內開放性實驗室、實訓室、生產型工作室;與沃爾瑪、阿里巴巴開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與百度科技、中興通訊、千和味業合作開設訂單班等,為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爱a教聯合”的實踐效果表明,學校利用校企共建的實驗室、實訓室,組織學生開展實習實訓、創新創業實踐和企業項目實戰,有效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2.“基地聯盟”的實踐與成效
“基地聯盟”培養學生創業創業能力的途徑主要是專業孵化器+高校,使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與市場上專業的產業孵化器無縫對接,給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專業的服務。學校先后與創夢空間、東坡創客孵化園等專業社會孵化器建立“基地聯盟”,提高高校孵化器的運行效能和轉化效率。在專業孵化器的幫助下,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先后被授予成都市科技苗圃、四川省省級眾創空間等稱號。
3.“培養聯動”的實踐與成效
“培養聯動”是學校、學院兩級聯動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模式。學校成立校級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對接校內外資源,包括產業資源和智力資源,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建立科研院所,統籌協同;二級學院具體開展創新創業的課程教研及講授,創意的發掘和打磨,初始團隊孵化,創新創業沙龍等,開展普適性的創業教育。在“培養聯動”下,學校依托校內各專業實踐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依托校外行業、企業資源,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依托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模擬經營運作;依托科研、實驗平臺,拓展創新思維訓練和實踐;依托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實現創業設想和科技成果轉化。
4.“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踐與成效
“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指學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確立“創業基礎”“創業指導”等必修課程,并推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推出“企業營銷管理”“跨境電子商務”等專業類創新創業課程,實現專創融合,形成“通識課程—興趣課程—專業性創新創業課程—苗子培育課程—精英實戰課程”五類課程于一體的課程體系,實現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交叉、融合。
5.“校內平臺與校外資源融合”的實踐與成效
“校內平臺與校外資源融合”是指校內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孵化平臺,通過經費資助、提供場地、開展指導培訓和創業孵化等綜合服務,推進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對接校外基地、產業及智力資源,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從創新創業創意到產業對接的全過程服務,助推學生項目落地。在“校內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建有1.2萬平方米的大學生科創實訓園和創新創業俱樂部。學校創新創業俱樂部獲批成都市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成都市科技創業苗圃、四川省省級眾創空間,眉山校區科創實訓園獲批眉山市市級創業園區。
6.“導師隊伍與學生團隊融合”實踐與成效
“導師團隊與學生團隊融合”倡導學校創業導師團隊和創新創業學生團隊融合,以導師團隊科研創新帶動學生創新創業,實現科研轉化,促進學生團隊高質量發展。在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發展的不同階段,創業導師和學生團隊擁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第一階段:項目發掘(授課教師與授課學生的角色定位),第二階段:大賽指導(指導教師與參賽學生的角色定位),第三階段:項目孵化(專創導師與創業學生團隊的角色定位),第四階段:成立公司(教師創業與學生創業相結合的角色定位),第五階段:發展壯大(創業合伙人的角色定位)。
7.“科技研發與培育孵化融合”的實踐與成效
“科技研發與培育孵化融合”是指學校推動科技研發攻關的同時開展創新創業團隊的孵化,讓科技研發服務團隊孵化,貼近產業的實際。在落實“科技研發與培育孵化融合”中,學校先后建立三蘇文化研究所、竹編產業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等,加強科學研究和科技研發。學校建立知識產權服務站,制定《專利申報與管理辦法》,鼓勵師生創新創造。
行文至此,可以得出結論:“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作為學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的重要一環,是學校辦學特色“創新創業,教賽一體”的具體呈現,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三、“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樣本的調研和實證研究,學校在踐行“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持續改進。
1.創新創業協同育人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學校通過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機制和自我發展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完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方面做了很多功課,但在校內校外各類資源配置中,協同育人的體系仍不完備,如:教學隊伍和教輔隊伍協同,校外專家和校內專家協同,學校引流和二級學院教育協同方面還存在壁壘和障礙。
2.創新創業實踐環節需要進一步優化
學校在創新創業實踐環節的幾個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立足能力培養系統性的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二是不斷更新和優化的實踐教學內容不及時;三是對以畢業設計(論文)為核心內容的科研訓練協同不夠重視;四是引社會資源進學校,加強校內模擬實踐基地的建設仍需進一步拓展。
3.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孵化體系需要進一步梳理和完善
學校在自建孵化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科創園),校外對接專業孵化器的大背景下,應考慮學生團隊成員的時間(上課時間沖突)和空間(教室和孵化場地沖突),需要進一步引社會資源到校,就近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孵化和幫扶,待學生團隊的實踐和成長階段達到合適的階段再到校外進行進一步的打磨和培育。
4.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支撐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創業實踐的支持。學校在依托自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方面尚未形成體系,如學生社團、學??蒲兴任葱纬砷]環的支撐。
四、“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進方向
1.深化協同育人機制
推進科教融合,讓學生融入課題、融入實驗室、融入團隊。通過部門聯動,打破課程間、學科間、學院間、產學研的壁壘,建立和完善培養目標協同、教師隊伍協同、資源共享協同、管理機制協同的全流程校內協同育人機制。進一步加強校地企合作,積極探索校際、校企、校地、校所及國際交流的校外協同育人機制。
2.完善優化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
完善和優化“基礎實踐→科研訓練→綜合創新→創業實踐”一體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使學生在實踐中培育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進一步整合學科競賽、畢業論文(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創業大賽等項目資源和管理,將實驗教學、實踐創新和創新創業三個方面有機融合。
3.完善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按照“發揮優勢、分工協作、整合資源、無縫對接、遞進助推”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充分發揮校內創業實踐平臺集群的“孵化器—轉化器—加速器”功能和效益。加強機構建設、創業培訓、孵化服務和氛圍營造等四個方面的工作,完善創業孵化服務功能,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創新項目從研究到應用、創新到創業、校內到校外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指導與服務水平。
4.完善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支撐體系
第一,依托校內外資源優勢,助推雙創實踐。依托校內各專業實踐教育基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依托校外行業、企業資源,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依托學生社團組織,開展模擬經營運作;依托科研、實驗平臺,拓展創新思維訓練和實踐;依托創業孵化器,實現創業設想和科技成果轉化。
第二,五位一體全面支撐雙創實踐。以專業教育為基礎,把“學業、職業、產業、就業、創業”五環貫通;以產教結合為切入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3](300-303)。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有機結合,五位一體。
五、結語
通過對四川工商學院開展“三聯四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從理論基礎到取得的成效綜合來看,該模式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雙創”教育無疑是成功的,具有極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當然,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進一步對外整合社會資源,與相關企業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對內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和實踐教育體系,總結現有經驗,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更大成績。
參考文獻:
[1]徐小洲,胡瑞.英國高校創業教育新政策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0(7).
[2]周剛,陳洪偉.普通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6(8).
[3]雷海棟.高?!盎ヂ摼W+眾創空間”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7).
教改項目: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G2018-944;四川工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80J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