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徹宏
【摘 要】問題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出發點,是所有學科學習的核心構成部分,正是在問題的驅動下,才能實現有效的知識內化與遷移,可以說,在教學實踐中,問題設計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對此,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優化問題設計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初中數學教育者提供有益借鑒與指導示范。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設計;優化策略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隨之變化的是我們身邊的教學環境,同時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也不斷的涌現,但無論如何發展,課堂提問始終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所在。尤其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講,問題化教學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核心路徑,而如何優化問題設計,確保其高效長效生成,則成為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研究方向。因此,進一步加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優化問題設計的策略研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了。
一、啟發式問題的優化設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各類問題的設計特點與原則,既要對無效問題進行及時總結歸納,又要對不同問題的內在邏輯、密度關聯等進行全面把握。數學作為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各知識點之間存在較強邏輯關聯,其中許多知識點之間處于獨立存在又密不可分的狀態。為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知識點的前后關聯,結合實際設計啟發式問題,在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基礎上,實現數學知識學習的整體性。新課標強調以生為本,轉變傳統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思考,主動投入學習,而啟發式問題的有效設計,與新課標理念形成了高度契合。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啟發式問題設計時,教師要堅持舉一反三的原則,持續啟迪學生,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有效培養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判定”教學時,在導入環節可設計如下啟發式問題:“你們能夠用最快地速度正確畫出平行四邊形嗎?”在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自助探究,并分享自己的發現的時候發現,許多學生都是根據兩組對邊平行來畫的,這是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那么,還有哪些方法可以作出平行四邊形呢?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跟對角線有關的還有什么性質,并結合知識點對角線性質設計了如下啟發式問題:“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必然是平行四邊形,這種判定是否正確?”這一問題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顧鞏固了對角線相關知識,強化了知識系統的整體性,而且讓學生在自主探究與自主思考中獲得了新知識,培養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活化問題的優化設計
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許多數學原理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果不進行有效轉化,很容易挫敗學生自信心,最重導致數學成績的持續下滑。為此,在初中數學問題設計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靈活創設生活化問題,以具體生活情境完成抽象數學知識的具象轉化,引導學生從生活入手進行自主探究、對比、概括、邏輯推理等活動,在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培養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真正實現“生活即教育”價值訴求。需要指出的是,在生活化問題設計中,教師要精心思量,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等方面入手展開系統設計,并以驅動式任務為突破口,全面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高效獲取新知識,促進數學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的發展提高。
例如,在進行“代入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組”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對相關問題進行轉化,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進而引出核心知識點的學習。如:“初一兩個班級進行籃球比賽,計分規則為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扣1分。甲班在10場比賽過后分數為15分,請問甲班勝了幾場,負了幾場?”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行問題求解,分別設立x、y兩個未知數,隨后列出方程組,當然,教師要重點講明方程組的由來。這種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的設計,不僅能讓學生有興趣去思考問題,還能很好的培養他們邏輯推理能力,而且能夠讓他們充分領略數學的生活價值與魅力,有效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和提升。
三、開放化問題的優化設計
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問題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對教學起到正向促進作用,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系統分析。就個人層面而言,數學教學強調思維發散、自主探究、邏輯推理,這就要求問題設計需要有明確目的,緊緊圍繞知識重難點展開,要促使學生自主思維,避免出現問題設計過于主觀、盲目隨意的問題。而就團隊層面而言,需要將個人層面所獲取的知識和策略有效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而對相關結論與策略進行有效驗證,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最終的教學成果。本質上來講,數學活動屬于典型的思維活動,主要包括兩大核心環節,即提問環節和解答環節,這就決定了問題是數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個人層面和團隊層面的價值訴求,堅持開放化原則,充分調控學生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解決中充分體驗數學樂趣,最終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全等”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在紙張上任意畫出一個三角形,隨后提出如下問題:“如何才能快速精準地畫出一個與你剛才所畫三角形全等的另一個三角形?是否需要同時滿足邊角全等的基本條件?若是缺少幾個條件,能否達到全等的要求?”這些問題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需要學生進行充分思考、討論和探究才能得到正確結論。而在完成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后,學生基本發現一個或兩個條件無法證明三角形全等后,可順勢提出如下問題:“任意三個條件就能夠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嗎?”最后引導學生再次進行討論與探究,對他們上次所得出的結論進行再次研究修正,并講授證明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條件,這樣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確保其數學思維更加嚴謹,而且能夠增強數學學習的系統性、邏輯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作為抽象性、實踐性、生活性較強的課程,對于廣大初中生來講,具有較強的學習難度,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一定要精心思量,優化設計,以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優勢作用。具體來講,在初中數學問題設計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設計,以啟發式問題、生活化問題和開放化問題為抓手,進行精心設計,靈活實施,在全面落實以生為本理念的基礎上,全面打造高效、動態的初中數學課堂,最終推動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為實現初中數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驅動與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德剛.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
[2]楊燕.初中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8)
[3]李鳳利.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求知導刊,2020(09)
[4]朱蕾.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19(51)
[5]唐曉霞.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優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6]葛燁.四步走,把問題引向深入——基于初中數學問題設計路徑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9(32)
(江蘇省如東縣雙甸中學,江蘇 南通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