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指出了水岸空間是陸域與水域相連的一定區域,一般由水域、水際線、陸域三部分組成,是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景觀空間,也是亟需保護的生態敏感區,其環境規劃設計對改善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許昌市潁汝干渠兩岸生態景觀工程為例,探討了水利工程中如何保護岸線生態環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水岸空間。
關鍵詞:水岸景觀;生態設計;空間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077-03
1 潁汝干渠兩岸景觀整治工程的背景
潁汝干渠位于河南省許昌市,渠道總長約44 km,流經襄城縣、建安區、經開區和魏都區四縣區,承擔潁汝灌區37.5萬畝供水任務的同時,也是市級生態水主水源、生活用水備用水源、部分工業用水水源。作為許昌城市空間的主要生態廊道之一,組成山水格局框架,營造藍綠交織的郊野環境,并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在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1]。
工程治理內容包括渠道清淤、生態護砌加固、安全防護、新建涵閘、堤頂道路完善等。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水源安全,對干渠全線左岸12 m、右岸15 m寬的管理范圍實施景觀綠化工程,并對干渠沿線的河汊、溝口等重要節點進行小生境修復。
2 近年來水利景觀生態設計的發展趨勢
2.1 嚴格劃定管理范圍,明確建設目標
河湖健康并不是片面追求原生態,而應該是在最大限度滿足人類需求的基礎上保護河湖自然生態。建設過程中需要首先強化水域、岸線空間的管控與保護,劃定管理范圍,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改造介質,恢復退化的陸生生態系統,盡可能保持生物和生態多樣性,確保生態保育林帶結構完整、功能有效,發揮生態基礎設施作用[1]。
2.2 重視治理和開發,完善生態基礎設施
生態理念下的水利景觀規劃體現了新時期城市對生態環境的不懈追求,也展現了人對自然主觀能動性的提升。遵從自然過程的系統化設計途徑,對濱水區進行統籌規劃與設計,包括水系梳理、土地利用和歷史文化,主要集中在河道疏通、防洪設施、空間形態整合、交通組織、綠化及開放空間體系、度假旅游及重現歷史人文景觀等方面[2]。
2.3 文教功能比重增大,重現歷史人文景觀
水岸地區人文資源的保護要求或許沒有水質保護那樣迫切、突出,但由于水是始終伴隨人類社會演化發展的核心資源要素,與水相關的文化傳統往往不同程度地塑造了地方特色的文明形態。將文化要素與環境提升結合起來,提供參與自然過程的場所,對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意義重大,更利于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社會價值。
3 本案設計技術要點
3.1 設計原則
3.1.1 生態優先、低成本維護
以保護區域水系統的安全性為前提條件,強調生態效益,合理利用潁汝干渠沿岸的原有自然條件進行景觀營造;創建層次分明、樹種多樣穩定的植物群落,為動植物提供自然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促進自然循環;原有可保留高大喬木全部保留,新增苗木的選擇充分考慮維護成本及成活率,以堤岸生態修復為側重點,增加景觀異質性,以有效達成修復環境和生境保護目標。
3.1.2 因地制宜、因形就勢
水利工程是人類合理利用自然的證明,水利景觀是水利工程發揮功能性的延伸,建立在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修復自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狀地形條件,考慮水土流失、調配水資源、協調岸線等問題,依據地形特征進行規劃設計及實施,避免大開大挖。
3.1.3 本土特色、郊野風貌
綠化樹種選擇以當地鄉土樹種為主,適度引進外來樹種以發揮生物多樣性功能,通過改進植物群落的樹種組成和結構,也能夠有效提高鳥類群落的多樣性水平[3],使水源地成為本地鳥類的優質棲息地,促進和保護農林作物的生產。以林帶的構建為過渡,對堤岸與農田、郊野肌理進行空間銜接,營造具有地域特征的郊野風貌。
3.1.4 共享空間、適度參與
非水源地保護區域范圍的景觀設計選擇使用人群流線,綜合考慮生態、景觀、游憩三者關系,保證潁汝干渠景觀帶的公益性、參與性,為行人提供清新優美、舒適自然的公共活動空間;注重潁汝干渠與周邊居住區、村落等的和諧共存,將生硬的人工渠道轉化為能夠感受到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水岸靈氣和綠蔭風情的郊野風光帶,打造集保育與觀景、休閑與教育、涵蓋多元文化功能的綠色長廊。
3.2 功能分區
3.2.1 縱向分區
沿渠道水流方向將干渠及兩側景觀帶劃分為管理范圍、防護林帶、產業林帶三部分。干渠左岸12 m、右岸15 m為管理范圍,管理范圍外50 m范圍內為防護林帶,防護林外為不小于50 m寬的產業林帶。其中管理范圍綠化是針對堤頂路視角設置的觀賞性較強的景觀林帶,包括兩岸堤頂路內外側;雙側50 m寬防護林帶是針對水源地保護、水源涵養以及生態防護設置的防護功能完善的水源保護林帶。雙側50 m范圍外的產業林帶則結合現狀用地功能,適地、適種發展蔬果采摘、郊野休閑觀光、鄉村度假康養等多項服務性產業,合理增加創造經濟效益。
3.2.2 橫向分區
潁汝干渠任莊閘上游為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任莊閘下游穿過許昌市區且為非水源地保護區,因此,從橫向上將潁汝干渠及兩側景觀帶劃分劃分為城西休閑健身區和水源地生態保護區兩部分,以滿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圖1、2)。
3.3 設計內容
3.3.1 紅線控制,構建生態防護網絡
規劃將干渠兩側管理范圍定為嚴格保護的生態控制紅線,紅線兩側50~200 m范圍內為生態控制帶,完善渠道的水源涵養、生態防護功能;控制帶外側設置生態防護網絡,具體范圍參照該處的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確定。在水源區保護區內形成線、帶、網、區相結合的生態保護體系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