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玲 王菊花 阮祥春 周杰
摘要 ? ?動物生理學是畜牧獸醫學的主干課程之一。由于學時有限、知識點繁多,給教學帶來了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動物生理學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特點,從教學內容安排和視頻制作、組織課堂討論、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3個方面探索翻轉課堂在動物生理學教學模式中的應用,以期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動物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 ?G64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217-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Animal physiology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Due to limited time and more points of knowledge,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to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animal physiology teaching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animal physiology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video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 ?animal physiology; flipp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動物生理學作為畜牧獸醫學科的主干課程,具有知識點多且較難的特點。動物生理學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但課時卻相對較少,隨著信息化教育的不斷發展,將知識點全面系統地傳授給學生、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物生理學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等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的系統掌握能力和課堂的主導組織能力提出了新挑戰。翻轉課堂是當前信息化和網絡化教學發展的新趨勢[1]。因此,探索翻轉課堂在動物生理學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對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 ?動物生理學教學現狀
動物生理學是病理生理學、獸醫藥理學以及獸醫臨床診斷學等多個課程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質量可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2-3]。近年來,畜牧獸醫學科取得了飛速發展,一些新技術也不斷應用到動物中,但這些均與生理學的發展密切相關。例如,胚胎工程的應用以動物生理學為基礎,要考慮到動物機體生理條件及適應性等;而利用生長素促進生長則以生理中生長軸為基礎等。因此,學習動物生理學可有助于對生命現象的理解,掌握動物個體活動特點及規律,從而更好地應用于畜牧獸醫行業的發展,提供更適于動物生長發育的環境,進一步提高其生產性能[4]。
近年來,動物生理學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使得內容更加豐富,但課時相對較少,教師不得不對上課內容進行縮減,導致授課知識面較窄,難以進行系統深入地講解。對任課教師提出新挑戰的同時,導致以下問題的存在:一是學生為了學分死記硬背,被動接受知識點;二是對知識點了解較淺,甚至混淆概念;三是不利于提高學生上課興趣和拓展學生思維;四是降低課堂教學質量。這進一步影響了學生所學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因而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 ? ?翻轉課堂教學法
翻轉課堂是隨著當前教育網絡化和信息化發展而呈現的新型教學方法,主要是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4-5]。翻轉課堂本質則是將這種傳統的學習流程進行轉變,即課下獲取專業課知識,而課上進行內化(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講解+師生探討),學生則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更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6]。
3 ? ?翻轉課堂應用于動物生理學課堂的教學設計
動物生理學翻轉課堂的設計主要從教學內容安排和視頻制作、組織課堂討論、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等3個方面著手,將課堂外的自主學習與課堂內的討論相結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1 ? ?教學內容安排和視頻制作
首先,將教學內容分為細胞、支持系統、維持系統、調節系統和生殖系統五大模塊。其次,根據動物生理學教學大綱,安排每個模塊的教學進度。最后,通過對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篩選出需要錄制視頻的內容。如在維持系統模塊中,以心臟的泵血過程及機制為例。心臟泵血過程在動物生理學中主要分為心室收縮期、心室舒張期和心房收縮期,其中心室收縮期又分為等容收縮期、快速射血期和減慢射血期[7-8],這種動態變化加大了理論課堂的講解難度。
通過制作每個時期心室舒縮、血流方向、動脈瓣和房室瓣的動態變化模式圖,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和視覺化,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提前將制作的視頻發布于教學平臺,并通知授課班級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音頻、課本以及網絡途徑完成學習,所需材料可隨時隨地查閱,從而加強學生獨立安排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等,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可協助并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探索和掌握。
3.2 ? ?教師組織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主要分為2個部分,一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模塊設計討論主題,二是學生課堂內外均無法理解的內容。教師應按教學大綱設計討論主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呼吸專題中,圍繞近年來的熱點問題設置討論主題,讓學生討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為什么會出現呼吸困難癥狀?”班級以分組的形式討論,每組選取1名代表闡明本組觀點,在各組發言結束后,其他成員可對本組的觀點進行補充發言并對其他小組的發言進行提問,進入自由討論環節。任課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尊重學生的同時,對其進行適時引導,確保每位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能力。此外,通過教師對學生課堂內外不懂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及討論的方式,進一步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9]。
3.3 ? ?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
為完善動物生理學教學評價體系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根據教學情況,筆者制定了動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兩部分。其中,平時成績100分,期末筆試成績100分,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40%+期末筆試成績×60%。平時成績又分為過程性評價和到課率,其中,過程性評價成績占平時成績的70%,動物生理學共五大模塊,設置7個討論專題(細胞1個、支持系統1個、維持系統3個、調節系統1個、生殖系統1個,每個專題10分,共70分),主要考核學生提前自主學習能力和效果、課堂參與討論情況、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問題和資料收集整理能力等。此外,進一步通過筆試,考核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
4 ? ? 結語
目前,翻轉課堂是最有效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翻轉課堂可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探求學生學習動機、習慣和效果。因此,根據動物生理學課程知識點較多的特點,嘗試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5 ? ?參考文獻
[1] 黃玉梅,王飛.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341-343.
[2] 周杰,王菊花,彭夢玲,等.動物生理學教學中轉化生理學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2):127-128.
[3] 周杰,王菊花,彭夢玲.農業院校動物生理學教材建設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20):148-149.
[4] 朱河水,陳宇,王月影,等.創新教育下動物生理學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J].現代牧業,2018,2(2):31-33.
[5] 譚家武,鄭曉輝,張繼喬,等.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消化內科實習教學中的探索[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10):1710-1712.
[6] 張靜,秦加陽,潘效紅,等.翻轉課堂聯合討論式教學法應用于研究生生物技術制藥教學中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0):16-17.
[7] 姜錦鵬,應如海,寧康健,等.合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升動物生理學教學效果[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7,38(9):88-91.
[8] 趙茹茜.動物生理學[M].5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9] 吳愛萍,趙靜,朱海燕,等.基于自主學習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法在中外學生混編班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