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 韓木先 周忠誠



摘要:以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多維度、多角度對該校科研能力進行b 分析,結果表明:該校自實施教師科研能力培養體系建設8年以來,成效比較顯著,論文、專利、標準、成果就、獎勵等5個方面均比前8年大幅度提高;標準研制貢獻、鑒定成果數量、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數量均位居湖北省高職院校前列;鑒定成果數量在全國同類高職院校中名列第一。
關鍵詞:多維度;高職院校;科研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243-03
1 引言
高校具有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社會服務和科學研究四大職能,高職院校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研究自然也是其職能之一。正確評價高職院校科研能力,對于高職院校制定正確的科研管理制度,承擔好相應科研職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的分析研究無論是高職院校群體[1~3]還是個體[4,5]多側重于分析論文數量和質量;高職院校科研學研究定位與本科院校不同,不應該太過于強調論文,而應該更加注重與應用技術研發和企業技術水平提高相關的專利、標準等。因此,本文以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嘗試從論文、專利、標準研制貢獻、成果、獎勵等多維度對高職院校科研能力進行分析,同時為了正確認識高職院校科研能力水平,還應用多角度進行比較分析:時間上的比較分析和高職院校科研能力分析是否得到提高,橫向分析和比較其與所在省份的高職院校,縱向分析和比較其與全國同類高職院校。
2 2012~2019年與2004~2011年科研產出比較分析
2.1 論文
由圖1可以看出,2004~2011年發文量比較少,共159篇,年均不足20篇;2012年開始發文量呈螺旋式較快增長,2012~2019年共發表論文958篇,年均近120篇,是前8年的6倍。這固然與2012年后教師隊伍有一定擴大有關,更主要的是從2012年后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實施“創新強校”戰略,針對教師隊伍整體科研能力不高的現狀,實施“教師科研能力培養體系”建設。
2.2 專利
由表1可以看出,2004~2011年僅申請專利1項,2015年開始專利申請量大幅度增加,以后年均申請量穩定在15 項以上,2012~2019年共計申請90項,年均申請11.3項,這表明2012年開始實施科研能力培養體系建設初見成效,科技創新有一定積累,教師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
2.3 標準
2004~2011年未參與起草任何地方、行業和國家標準,2012~2019年共計參與起草并主管部門發布實施行業標準1項、獲準立項主持起草湖北省地方標準8項,已由主管部門發布實施5項(表2)。
2.4 成果
2004~2011年共鑒定成果3項,其中兩項是森林病蟲害領域的成果,這也是該校傳統優勢研究領域;2012~2019年共計鑒定成果21項,每年鑒定/驗收2~3項成果,其中13項是林木良種選育方面的成果,1項生態修復,7項科技成果推廣類(表3)。
2.5 獎勵
2004~2011年僅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項,2012~2019年獲得5項省級以上科技獎勵,而且涉及到進步獎、推廣獎、發展研究獎、教學成果獎等4個類別,表明獲得獎勵的項目增加明顯,同時也表明獲獎項目的范圍也在擴大(表4)。
3 與湖北省高職院校科研能力比較分析
經檢索中國知網(cnki)及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科技獎勵的有關文件,全省58所林業類高職院校,其論文、專利申請量、起草標準數量、鑒定成果、省級以上科技獎勵(表5)。
從表5可以看出,該校論文發文量、專利申請量均顯著低于全省10所國家優質校的平均水平,基本與全省15所省級優質校平均水平相當,這與其省級優質校的定位是一致的。該校參與起草行業標準1項,是湖北省58所高職院校中兩所參與起草行業/國家標準的院校之一,這與該校屬于行業辦學,與林業行業結合較為緊密有關。鑒定成果數量占總數17.4%,居第二位,僅次于湖北三峽職業學院。該校主持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3項,居全省58所高職院校第1位。
4 與全國林業類高職院校科研能力比較分析
經檢索全國18所林業類高職院校,其論文、專利申請量、起草標準數量、鑒定成果(表6)。從表6可以看出,該校論文發文量、專利申請量均略低于全國18所林業類高職院校的平均水平;行業以上標準研制貢獻處于全國林業類高職院校平均水平,鑒定成果數量占總數35.6%,居首位。
5 結論
(1)該校具備一定科研能力:論文、專利、標準、成果就、獎勵等5個方面均比前8年大幅度增長;標準研制貢獻、鑒定成果數量、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數量均已處于湖北省高職院校前列;鑒定成果數量在全國同類高職院校中名列第1。
(2)該校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得益于學校實施教師科研能力培養體系建設:領導高度重視;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增加科研投入;立足行業特色,突出重點;大力培養科研骨干;整合內部資源,組建科研團隊;拓寬科研渠道,搭建科研平臺。這也表明,只要足夠重視,政策得當,高職院校完全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在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推廣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3)該校雖然科研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是科研產出質量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核心論文比例偏低、發明專利少、行業以上標準研制貢獻不夠、科研獎勵等次不高。需要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考核激勵、進一步立足行業特色,持之以恒培育優勢研究領域,堅持不懈培育科研領軍人才,就一定能在確保科研產出量的基礎上,有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邵永強.h指數視角的高職院校科研能力分析與研究:以百所國家示范高職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8):57~59.
[2]劉敖莉,董乃全.高職院校科研能力的文獻計量研究(2000~2011年)[J].圖書館工作研究,2017,209(7):72~74.
[3]李曉麗,戴培赟.山東省高職院校科研論文統計分析:基于2012~2016 年間 CNKI - CAJD 期刊論文的計量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17(2):60~65.
[4]石繼華.芻議高職院校科研論文計量分析:以揚州職業大學為例[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31(1):88~91.
[5]吳 芹.衛生高職院校發表論文文獻計量分析[J].現代情報,2010,3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