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 謝衛軍
摘 要: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對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興趣,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職院校作為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不僅要傳授學生一技之長,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舞蹈鑒賞課程是高職院校選修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舞蹈理論內容教學,有著鮮明特點且以講解基本表舞蹈藝術理論為基礎,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以及自身體驗等加強對舞蹈藝術美學價值的了解的課程,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內涵和審美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對新時下的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時期;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91
美育是以培養學生創造美、感受美、表現以及鑒賞美的能力為目標的教育。舞蹈鑒賞課是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是一項精神活動,是學生情感與認識統一融合的過程。學生需要從理解舞蹈的動作、姿態以及表情等表達的意蘊和情節,才能理解其內在的情感與含義,并從中獲得感悟和體驗,在舞蹈鑒賞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舞蹈的美。但是現實中很多學生缺乏對藝術美的感知和鑒賞能力,更無法用舞蹈去展現出生活的美。因此加強舞蹈鑒賞教學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舞蹈專業中分別有中國舞蹈史、歐美現代舞史、舞蹈形態學、古典舞技巧等課程。是通過實踐加理論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舞蹈藝術的技巧以及情感表達教學。而舞蹈鑒賞課程則是從宏觀層面上,闡述舞蹈發展的歷史、舞蹈文化以及審美理念等,強化學生對舞蹈理論知識的理解。其在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意義,一個是能夠強化學生對舞蹈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舞蹈鑒賞課程是一門選修課程,是以加強學生對舞蹈理論知識理解為目的的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古典舞、民族舞、現代舞以及芭蕾舞等等,通過對不同類型舞蹈的鑒賞,為學生進行動作上的實踐演練;其次舞蹈鑒賞課程教學課有利于促進學生審美素養以及鑒賞能力的提升和發展[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全面的掌握舞蹈理論知識、動作形態以及舞蹈中的情感表達方式等,從中接受舞蹈美的熏陶,塑造舞蹈美學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審美修養。
2 我國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程發展現狀
1)缺乏明確目標。高職院校舞蹈鑒賞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為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中缺乏明確的目標。由于舞蹈鑒賞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屬于選修課程,很多教師對該課程并沒有充分的重視,因此教學的方式、內容以及組織形式等等通常依據教材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舞蹈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始點,也是恰當教學方式選擇的依據,而教學目標的不明確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專業知識講解以及動作技巧傳授等也相應的增加了難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步失產生消極的情緒,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教學方式單一。現代化教育中強調要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而高職院校舞蹈鑒賞教學中,教師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無論是舞蹈動作技巧的講解還是舞蹈文化內涵的傳授,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枯燥無趣,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內容傳達方面,一些現代化教學技術應用貧乏,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教師側重于理論教學,忽視學生藝術感知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的培養,學生也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舞蹈藝術的美。
3)教學內容陳舊。舞蹈鑒賞課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選修課程,與舞蹈基礎、形體知識以及古典舞技巧等等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當前舞蹈鑒賞課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與其他舞蹈相關課程的聯系,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缺乏對網絡舞蹈鑒賞、課外舞蹈鑒賞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從中有所感悟,一些動作技能也難以提升。
3 新時期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教學策略
1)注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應用與教育領域當中,舞蹈鑒賞課程也應與時俱進的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課程教學當中,借助互聯網、微課等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舞蹈欣賞情境,通過網絡舞蹈鑒賞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主動投入到舞蹈鑒賞學習當中[2]。例如在民族舞蹈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集不同民族的舞蹈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在服裝各異、造型不一的舞蹈欣賞中,了解更多的民族舞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的形象生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項感官,強化學生對舞蹈知識以及內涵的理解。另外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教師也可以將要講解的舞蹈知識制作成不同層級的教學課件,為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創造條件,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多維度的對舞蹈藝術進行欣賞,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以及鑒賞能力。
2)將舞蹈欣賞與實踐有效結合。舞蹈藝術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比如即興表演、舞蹈編創、舞臺表演等等,都需要師生共同參與,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并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這同時也是舞蹈藝術教學的最終目的,對高職生參加工作等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舞蹈鑒賞課教學中,教師不能只簡單的教授學生對舞蹈技巧、動作等分析,同時還需要注重學生舞蹈表現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生動的舞蹈畫面,讓學生從中感受舞蹈的美,激發學生對舞蹈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教師需要將舞蹈鑒賞與實踐相互滲透,比如在講授舞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編創舞蹈,在鑒賞中引導學生即興表演等等,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木蘭詩的欣賞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其動作進行模仿并對其進行有利指導,使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體驗到如何運用古典舞中的動作和眼神去塑造人物形象,傳遞人物的情感等。在模仿之后,應要求學生進行講解。
3)將舞蹈欣賞與討論相結合。高職院校舞蹈鑒賞課不僅是對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道德上的有效熏陶,是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3]。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同一個舞蹈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欣賞角度,也會存在不同的見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舞蹈藝術,并通過師生之間的多變互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提高舞蹈鑒賞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在舞蹈鑒賞教學生中,通過對舞蹈創作環境、藝術特征等的有效闡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土家族舞蹈《擺手舞》的欣賞中,學生很難次從簡單的舞步中體會到民族舞蹈的內涵。這時,教師應將土家族民族的歷史背景、生活習慣等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在對其有系統的認識之后進入到舞蹈欣賞當中,為學生對舞蹈的理解提供基礎條件。
4 總結
高職院校在當前發展中以理工科專業居多,側重于科學文化知識教學活動,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無論是人文素養還是藝術感知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新時期下,高職院校應重視舞蹈鑒賞課程在高職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應立足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發展探索創新。教師需與時俱進的更新舞蹈教育理念,靈活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發揮舞蹈鑒賞課程的價值和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藝術感受和審美能力,促進高職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高職舞蹈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分析[J].黃河之聲,2019(21):121.
[2]劉歡.全國高等體育類院校舞蹈學(體育舞蹈)專業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7.
[3]孔明霞.論高職院校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1):68-71.
作者簡介
倪佳(1975-),女,漢族,遼寧營口人,研究方向:舞蹈教育發展。
謝衛軍(1970-),女,漢族,遼寧營口人,研究方向:舞蹈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