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泉 賈廣攀 石南輝
摘要:根據我國高等教育中長期的改革與發展規劃,圍繞機電類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建設了實踐教學基地,構建了實踐教學體系及對應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評價機制,建立了層次合理的師資隊伍,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促進了學校整體人才的職業技能培養。
關鍵詞:機電類;職業技能;實踐教學
我國高等教育中長期的改革與發展已經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而實驗、實訓和實習等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環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境,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樣創新和完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實驗、實訓和實習等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模式,提高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是目前各高校面臨也是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北部灣大學屬于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高校,2006年剛剛從專科院校“升本”而成,并于2018升格為大學,為了適應區內和北部灣經濟區大中型企業的發展對機電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自學校升本以來,在工科專業的建設方面,已逐步形成理科專業向工科專業發展的格局,至今機電類在校生人數已達3000多人,按學校的發展規劃,今后專業建設的重心仍然是向工科類專業方向發展,則機電類專業覆蓋班級、學生人數還將繼續增多,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仍是一大重任。經過近4年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構建了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評價機制、“雙師”型教師校企聯合培養方案、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運行方案等,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了滿足機電類專業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北部灣大學設立了工程訓練中心,中心建筑面積為1.8萬m2,采購了6000多萬元實踐教學設備,建成傳統制造實訓室、鉗工實訓室、焊接實訓室、數控加工裝調修實訓室、先進制造實訓室、特種加工實訓室、激光加工實訓室、增材制造實訓室、電工工藝實訓室、電子工藝實訓室、電機檢測實訓室等18個實訓室,滿足每年約5000學生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任務[1]。中心的設備儀器購置遵循教育部對現代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的要求,根據北部灣大學“國際性、海洋性、地方性”特色辦學定位,發展“傳統制造與先進制造、通用制造與海洋裝備制造、CDIO(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與OBE(成果導向教育)”相互融合和滲透的創新教學模式,有助于推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機電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教學體系構建、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
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是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圍繞“學習機電工藝知識,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提高綜合工程素質,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總體目標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我校的機電類專業涵蓋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船舶電子電氣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多個專業,涉及多個學院,而不同的專業有其不同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要求,為此,工程訓練中心改變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將“老師要教什么”轉變成“學生要學什么”,面向全校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教學,開設《工程訓練Ⅰ》和《工程訓練Ⅱ》等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公共課程,其中,《工程訓練Ⅰ》面向全校非工科類專業開設,《工程訓練Ⅱ》則面向機電類等工科專業開設,《工程訓練Ⅱ》主要開設普通車削、鉗工、焊接、交流電動機控制、數控車削、加工中心、激光加工、快速成形、數控線切割等實訓項目,各項目的訓練時間及占比如圖1所示。此外,還針對性的開設《電工工藝實習》、《電子工藝實習》、《電路分析實驗》等技能實踐課程,滿足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
職業技能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通過對實踐教學過程中保障實踐質量的重要體系,它是實踐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學、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持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2]。在頂層設計上,學校將《工程訓練Ⅰ》和《工程訓練Ⅱ》設為全校性公共必修課,將其寫入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教學質量體系監控中,在二級教學單位層面,編寫適用于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撰寫講義,出版教材,避免教學方式和內容的照搬照抄,保障職業技能實踐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對老師的學術業務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進行評價,可通過同行聽課點評、學校教學評教、學生座談等進行。《工程訓練Ⅰ》和《工程訓練Ⅱ》等職業技能實踐教學課程一般由多位老師共同協作完成教學,為了客觀、全面反映職業技能實踐教學質量,在學校每學期末進行的評教中,將完成課程教學的多位教師同時錄入到系統中,同行評教和學生評教都可以對各位教師進行評價。
三、師資隊伍構建
北部灣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結合機電類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的特點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制定了有效的技能人才引進政策,加強了
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搭建起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提高工程訓練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技能[3]。要開展職業技能實踐教學就決定了工程訓練中心的師資隊伍必須有較強的實踐技能,高級技師、技師等在工程訓練中心的師資隊伍中需占有較大比例[4]。經過幾年努力,北部灣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現已建成一支以教授、副教授為核心,以工程師、高級技師、技師為主體,學歷、學位、職稱、年齡等結構比較合理,素質優良、高效精干、整體優化的工程訓練師資隊伍[1](圖2),為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提供強有力保障。學校聘請了清華大學的傅水根教授、斐文中老師和廣西著名數控專家蘭松云老師為特聘教授,聘請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的張玉洲研究員為兼職教授,指導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每年定期在北部灣大學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業務指導與培訓。為了鼓勵教學獲得相關職業技能資格證,提高“雙師型”教師占比,學校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聯合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
四、結語
北部灣大學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經歷了教育部審核評估和升格為大學,在此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改革完善,工程訓練中心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對外展示窗口,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經過近4年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工程訓練中心的“先進制造技術與創新創業實訓中心”被授予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評欽州市“互聯網+先進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定期派出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實踐能力提升培訓,并參加全國高等院校應用技術大賽、廣西高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等各種技能大賽,共獲獎10多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教師的職業技能實踐技能得到不斷提升。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共獲獎20多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
通過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促進了實踐基地建設,建立了教學體系、質量保障體系及評價機制,校企聯合培養師資,促進教師職業技能教學能力提升,最終促進學校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機電類專業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教學改革成果可為同類地方性本科院校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培養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韋相貴, 傅水根, 黎泉等. 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J].
[2] 邱桂華. 地方本科高校“六位一體”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 中國大學教學, 2015(3): 32-39.
[3] 李文雙, 李海越, 羅鳳利. 提升工程訓練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6,35(11):242-244.
[4] 韋相貴, 傅水根, 曾江黎等. 轉型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8)231-233.
[5] 黃偉,楊希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有關特殊教育內容征求意見座談會綜述[J]. 中國特殊教育, 2010(4):95-96.
[6]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
基金項目:
2016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本科院校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GXGZJG2016B158),2017年教育部機基/工訓教指委項目“地方本科院校工程訓練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J-GX-JY201733)。
作者簡介:
黎泉(1986-),男,廣西興業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能實踐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