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漢江小學 昌玫芳
學生課外閱讀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能否對教材文章進行自主性理解,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對事件進行整體性描述。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前提下,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入“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文章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快速把握主要內(nèi)容,分析文章主旨,并對經(jīng)典句子形成有效記憶,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學生通過自主選擇書籍,對經(jīng)典文章進行閱讀,找出其中的關鍵句子,進行一定的比較和歸納。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活動自主對書籍進行分類和歸納,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閱讀和分析心得,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閱讀技巧都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提倡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在開拓學生課外閱讀視野的同時使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提升審美能力。在群文閱讀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對書籍的趣味性進行近距離感知,在學習課外知識的同時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教師的素質(zhì)教育思想。
從本質(zhì)上來說語文學科屬于語言學科,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素材,并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和素材進行整理和分類,在特定情境中進行合理運用。在核心素養(yǎng)教育前提下,教師采用群文閱讀教學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學習素材,并使其通過一定的溝通和交流,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中,教材文章包括《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文章主要描寫的是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通過對比學習的方式,增強小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有效拓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課文閱讀的感悟能力、想象力以及判斷力都可以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獲得了有效發(fā)展,在大量閱讀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具體的閱讀問題,以此來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啟發(fā)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中,教材文章包括《橋》《窮人》《在柏林》,文章以小說的形式展開,結尾發(fā)人深思,學生在對整體單元文章學習之后很容易就會被小說中所表達的情感所感染,從而產(chǎn)生一定的實際閱讀感受,通過群文閱讀拓展學生閱讀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的想象力獲得發(fā)展。
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也是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重點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在群文閱讀的前提下,開展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zhì)發(fā)展。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教學中,教材文章包括《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主要以記敘文的形式展開,包含了魯迅先生的童年回憶,以及對魯迅先生的懷念,通過對整體單元文章的有效閱讀,學生可以對魯迅先生的生平以及文章寫作風格進行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增強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以此使小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