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摘 ?要:現如今,小組合作學習法備受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青睞,所以將其運用到數學教學實踐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并從科學劃分小組成員、合理布置探究任務、注重課上引導探究、優化課堂評價環節四個層面出發,對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全面的分析和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則恰好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合作化探究和全面化發展。所以,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更為科學的觀念和思想,順應課改發展的趨勢與要求,積極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全面實施和巧妙運用,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科學劃分小組成員
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實施運用需要以小組成員的劃分為前提,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有參與學習、展現自我的機會,保證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和途徑,來對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他們的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思維方式、能力水平等等,在此基礎上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標準和原則來進行科學分組,保證每個小組的人數在4-6人。此外,教師還需要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與分工,以確保其有參與和展現的機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合作教學的開展和實施奠定堅實有效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除法》時,傳統的小組合作教學課堂上,教師通常讓學生們自由結組,這種自由結組形成的團隊會導致每個小組的平均學習水平參差不齊,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甚至還會限制學生們的學習發展。所以,筆者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分組過程中進行優化。首先,筆者會先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認識到學生們的學習水平;然后,筆者再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對學生們進行分組,在分組過程中,筆者會在每個小組中安排一名或兩名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帶領小組展開接下來的學習。這樣,筆者通過科學劃分小組成員,奠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二、合理布置探究任務
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們合作學習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要探究的任務,但并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都適合用于合作學習之中。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有清醒的觀念和正確的認知,在對數學教材課本以及主要教學內容全面把握的基礎上,進行重點、難點和要點的提煉,以合理地布置啟發性的探究任務,并以問題的方式進行呈現和展示,以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和動機,促使學生主動發散思維,展開組內的溝通、討論、互動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與看法,從而深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教授《小數加法和減法》時,本節課程的內容主要以計算練習為主,考慮到課程內容的特點,筆者融入了課堂任務展開教學。在課程開始后,筆者先帶領各小組對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學習,熟悉本節課程的內容;然后,筆者再為學生們布置具體的探究任務,如,小明去超市購物,買一瓶可樂花費3.5元,又買了一支鉛筆花費2.5元,小明拿出10元給收銀員,那么小明還剩下多少元?李老師九月開銷一共花費1500.5元,其中電費123.5元,水費89.5元,剩下的花費為食物開銷,那么食物開銷一共花費多少元?任務下發后,筆者會給予學生們充足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溝通,課堂氛圍也活躍了起來。這樣,筆者通過合理布置探究任務,促進了學生的交流互動。
三、注重課上引導探究
雖然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放任學生不管,這樣反而會造成學生學習目標的混亂和合作學習效率的下降。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職責,注重課上對學生的引導調控。一方面,教師要走下講臺,在教室內進行巡視以監督學生們合作學習的過程,保持課堂教學的秩序,并防止不合作、假合作等情況的出現;另一方面,教師則深入到學生合作和討論的過程中,當學生們遇到問題時進行點撥和指導,以明確學生合作的思路和方向,從而確保合作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小數乘法和除法》時,筆者會根據課程內容的難度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但隨著任務難度的提升,學生們的合作探究過程會感到阻礙,所以,筆者會在學生們討論過程中給予學生們指導。如,課程開始后,筆者下發探究任務,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筆者會在各小組中巡回,觀察學生們的討論情況,當發現學生們遇到困難時,筆者再給予學生們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這樣,筆者通過注重課上引導探究,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優化課堂評價環節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提高對課堂評價環節的關注和重視,不再應用以學生個體成績為標準的評價模式,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全面發展作為評價的出發點。具體來說,教師應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多元方法,來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最終結果,并鼓勵小組自評和互評,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全面性和公正性,促使學生從中受到鼓勵和激勵,實現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例如,在教授《公倍數和公因數》時,很多時候,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們的評價,實際上,在小組合作教學中,課堂評價非常重要。所以,筆者針對課堂評價環節進行了優化,如,筆者會根據學生們的課上表現對學生們評價,鼓舞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情;然后,筆者再根據學生們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們提升學習自信心。這樣,筆者通過優化課堂評價環節,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學科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是教師革新教學方法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發展所提出的全新要求。所以說,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職責與使命,端正教學的態度和觀念,把握現代教育發展和變化的趨勢,明確新的任務、目標與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展開探索,以實現科學劃分小組成員、合理布置探究任務、注重課上引導探究、優化課堂評價環節等策略的實踐運用,推進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巧妙實施,引領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發展和高速前進。
參考文獻:
[1]鄭勢佳.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6):137-139.
[2]丁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