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靜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預見性護理在重癥醫學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重癥醫學科住院的患者76例,運用系統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將患者數平均分組,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其中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操作,實驗組開展預見性護理操作,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護理模式干預下的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預見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在護理操作、服務態度以及交流溝通方面評分均低于實驗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予以重癥醫學科重癥患者預見性護理, 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還可以整體提升科室的護理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質量;重癥醫學科;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在國內外各大醫療機構中,重癥醫學科是其中最為主要科室,主要圍繞危急病癥患者開展并實施相應的搶救和診斷。該科室所接收患者絕大多數疾病突發或者病情嚴重,在緊張的手術搶救之后逐步進入穩定階段,但仍需要做到對患者的全面護理,確保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身體各項技能,而為了能夠全面提升我院重癥科室整體護理工作效率,有效的護理管理辦法不可或缺。重癥患者屬于我院較為重要的患者之一,該種類型的患者大多情況較為嚴重且發病突然,因此患者對于病房環境的要求較高,需給予患者嚴謹的臨床護理,從而獲取理想救治效果。護理及治療期間,因為患者長期無法與家人見面,進而出現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護理質量降低。本文將就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后的效果進行主要研究,為臨床護理提供有利依據,以下為主要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本院接收的76例重癥醫學科重癥患者納入至本實驗中,運用系統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將患者數平均分組,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各38例。常規組中男19例,女19例;平均(55.71±2.35)歲;實驗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20~72歲,平均(56.33±3.19)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常規護理方案,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和指導飲食,此外,對并發癥發生狀況進行觀察等。實驗組:預見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關愛每位患者
對患者多關心、安慰、愛護,禁止因經濟水平等不同出現差別對待現象,針對患者突出的需求,若條件允許盡可能的滿足,從而減輕內心壓力。對患者自身感受、疼痛程度詢問,并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方案,以此提高舒適度,與患者建立友好的呼喚關系,以便患者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1.2.2 日常護理干預
主動與患者交流、接觸,通過引導方式使患者表述自身感受,護理人員需要為我院ICU重癥患者進行相關安全制度的講解,充分保障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的相關安全問題,同時需要保證患者住院環境的清潔、溫濕度以及定期通風換氣,使患者在安全舒適的環境內進行相關治療,在此期間盡可能采取熱情、友好的態度,予以患者足夠的尊重,增強治療自信心。
1.2.3 密切觀察患者
觀察患者心理和病情變化,加強對患者隱私保護的關注,防止無意侵犯現象的出現。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時要積極與之交流,從而排泄自身負面情緒。若患者需要進行手術,術前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為其講解手術有關內容,從而減輕內心壓力,采取平和的態度接受手術治療。
1.2.4 責任分工明確
重癥室患者護理工作具有加強的時間性特點,對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要求較高,需具備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的能力。人性化護理管理方法在重癥患者中的全面應用,需加強對部門的有效協調,加快在內容建立起相應的組織,搭建起廣闊的人際交往平臺。
1.2.5 增強交流溝通
增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問題發現時給予心理上的撫慰和關心,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解決家屬、患者以及醫護人員三者之間矛盾和問題,以實現對現行護理模式的積極調整,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1.3 觀察指標
對納入研究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實驗結果準確處理,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預見性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在護理操作、服務態度以及交流溝通方面評分均低于實驗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健康觀念逐漸發生改變,人性化管理理念是一種現代化管理模式,該模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科學的人性觀為前提條件,在人們預期目標實現道路上形成良好的引導。基于此,臨床護理工作開展期間,不僅需要進行常規護理,同時也要關注心理疏導。同其他科室相比,重癥醫學科患者負面情緒更加明顯,因此,對預見性護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由于患者病情較重,大部分患病突然,致使重癥醫學科患者無法在短期內接受自身,而這一現象可以通過負面情緒充分展現。治療前,部分患者懷疑治療方案,再加之有些患者對醫院存在反感心理,出現負面情緒。有些患者態度冷淡,極易產生煩躁心理,有些患者因為過度擔憂自身疾病,進而影響了最終護理效果。基于此,根據具體誘發因素開展相應的預見性護理,改變被動的護理方式。與此同時,聯合健康實施宣傳,協助患者進一步認識自身疾病,從而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促進康復速度的提高,以便患者及早轉出重癥醫學科病房。且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護理人員自身護理技能和專業水準的不斷提高,從根本上確保護理服務的優質性和高效性,為醫院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予以重癥醫學科重癥患者預見性護理,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評分,還可以整體提升科室的護理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月霞,李兆蘭,夏娟娟,等.重癥醫學科患者呼吸機依賴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4):436-439.
[2] 田 婷.關于重癥醫學科管理注意事項的解析[J].醫學信息,2014,03(11):429-429.
[3] 孟彥苓,尤麗麗.人性化管理理論在重癥監護室家屬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01(s1):115-118.
[4] 郎品艷,吳有志.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1(1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