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紅
摘 ?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速化,人文意識復雜化,個性思維自主化,這些都對現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強大的沖擊波,加上小學生的辨別能力差、可塑性強等特點,在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小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德育;道德;方法研究
引言:
現階段,小學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德育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之前需要貫徹到自己行動中的道德品質。小學的德育教學中存在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的問題,教師主要采取對學生說教的方式,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比較低。并且,現在很多家庭對于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點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時樹立正確小學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家長普遍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識不足。主要原因是家長和教師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認識不全面,德育教育的觀念不科學,沒有形成健全的示范和評價體系,很難利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嚴重影響了各個方面的工作進展。對于小學德育教育的任課教師來說,首先需要樹立起正確的教育理念,加大對德育教育的重視,加強培訓力度。在促進小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制定出健全的素質培養計劃,以此來彌補傳統的教學方法的不足,建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化教育管理體系。學校需要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規范,把德育教育的教學納入到教師的考核當中,組織小學德育教師參與到先進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的培訓活動,根據小學生的實際表現科學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制動合理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校接受文化知識的學習,但是他們自身的道德觀念還未形成,對于身邊事物的是非觀念也未形成。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了解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規律,通過學生的具體行為對學生進行幫助和指導。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進行道德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認識法律知識”的時候,可以融入道德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為學生制定具體的目標,讓學生能夠明確區分出道德和法律之間的關系,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行為準則。學生既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又不能觸犯生活中的法律。教師通過教學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在課堂和日常行為中做好滲透
德育從來不分學科,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因此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挖掘教材深層次的內容,敏銳捉捕教材中的德育因子。例如,在教授“校園真實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有關校園生活的道具在課中展示,如掃帚和水桶等,從而引導學生講究衛生,注意自身安全。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其學會合作與分享。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尋找合適的契機聯系生活,做到寓教于樂。例如,英語教師在教單詞“plant”時,可以結合學校每年開展的“植樹節”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參加德育實踐活動,進而使其學會保護環境、熱愛勞動等。教師在課堂和日常行為中的長期德育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四、在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時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
小學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時,沒能有效指導小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學習,教學方案與教學的制度并不完善,德育教育的水平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除此之外,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一些小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明顯不足。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想素養以及心理承受的能力大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換位思考,一切教育活動都將以小學生為中心,耐心傾聽學生的反饋,對小學生的優秀表現作出表揚和鼓勵,增強小學生們的信心。
五、開展多樣實踐活動,豐富德育教學內容
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學校每周都會為學生舉辦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如升國旗、舉辦社團活動等等。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在具體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德育實踐學習,幫助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吸收學習到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是節假日的時間組織學生去福利院參與活動,給孤寡老人講故事、表演節目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從自己的實際行動入手展開知識的學習,還能夠讓學生從長時間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意識。這樣,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認識水平。
六、家庭要與學校做好配合
家庭要高度重視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要為其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習慣的培養,在平時要積極與學校教師做好溝通,隨時關注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動態,了解其心理狀況,及時掌握小學生思想情況,做好相應的教育和指導,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教學容易被忽視,即使教師對學生開展了德育教學,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教學,同時通過結合文化課程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道德品質,從而為我們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建興.小學德育教育,從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開始[C].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教科研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高級研修班”論文集(七).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廣東晨越教育發展有限公司,2019:31-33.
[2]蘭秀玲.新時期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9(24):152-153.
[3]陳宗寶.新時代如何做好小學德育工作[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