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慧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僅重視身體的健康,對于心理健康也更加重視。小學生進入青春期階段后,其心理和生理水平都在急速地發展,渴望受到他人認可,同時內心敏感,比起更容易被人們看到的身體變化,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隱藏期久、危害大,應該引起教育者的重視。為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此結合自己的相關工作經驗,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化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新時期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小學生群體缺乏生活經驗以及認知能力,面對來自內外部的各種因素,他們的心情、情緒會受到沖擊,如果不能合理解決可能會誘發其他問題。積極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一載體,我們要傳播相關知識,培養他們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較強的意志品質。
一、立足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這是工作開展的基礎。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授課那么簡單,在教學前期一定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具體工作中,教師要主動尋求和班主任的合作,通過問卷調查、家訪、心理測試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收集與整理有關學生的情況,不僅僅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民族等;更重要的是了解小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特長、人際關系、興趣、性格、氣質特點等,從而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每一學期要開展一到兩次的心理健康測評,及時篩選出有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傾向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
二、創設平臺,給予心理健康輔導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難免會因為外在的一些因素影響到情緒,消極的情緒如果無法得到梳理就會引發心理疾病。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反映自己有時候心情不好,心理難受時常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去說,也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班主任群體又因為工作事情多,缺乏專業知識,并不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此時,我們學校就要努力去創造條件開設心理咨詢室,安排專業的老師接待,給予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詢和輔導。
設置心理咨詢師,有助于教師采取一對一的教育,為那些出現心理困惑、心理問題但是不知道去哪里尋求幫助的學生提供一個平臺,教師不僅僅可以傾聽他們的內心想法,還可以提出一些科學的建議和引導,幫助他們慢慢走出心理的陰霾,收獲陽光的生活。
當然,心理健康老師也要時常能夠走下講臺,走進學生的生活,用尊重、接納、理解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通過聆聽、疏導、咨詢、活動、訓練等途徑,發現學生們消極情緒背后的隱患,幫助這些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正常健康地發展。
我們還要積極組織一些班級集體活動,根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偏好,去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活動,如班級之間的拔河比賽、健美操比賽等,鼓勵學生們去開展人際溝通、團隊合作,融入集體生活,有助于加強他們的身心素質,建立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
三、優化教學,積極開展心理教育
教學課堂是成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搭配起來開展教育工作,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幫助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
例如,教學蘇教版“面對父母的爭吵”,以全班學生為對象,針對學生生活中這一場景的問題進行教學。我們不僅僅要進行理論傳授,更重要的是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等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說教,采取一些開放性的形式去實施教學,如學生們分別扮演父母、孩子來再現生活中的情境,幫助學生們進入情境,學生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一場爭吵之后每一個人內心的感受,理解爭吵的原因,從而通過活動讓學生們學會換位思考,感受到父母的爭吵對于家庭成員的巨大傷害,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遇見問題主動與父母溝通,幫助父母也勉勵自己遇到事情要學會包容,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如此教學活動形象生活,有利于學生們進入課堂,能夠深入理解道理,從而將課堂上學到的一些心理健康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幫助學生們有一個健康的生活。
結束語:
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他們受到國外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出現了很多心理上的問題,特別是互聯網參差不齊的信息更是誘導他們做出很多不道德的行為。作為學校重要的教育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不斷創新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要發揮這一門課程的價值,幫助小學生們去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洋.減負背景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137-144.
[2]胡義秋,朱翠英.不同學齡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5(0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