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安豐中心小學 王 蕾
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動力。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中心,從生活的角度創設數學習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習題思考探究和解答中,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教師仔細分析高效的數學課堂練習教學案例,從其借鑒、汲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完善的數學課堂練習體系,整體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新課程理念下,明確指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教師結合課堂教學任務,利用學生對身邊數學知識的強烈好奇心,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構建課堂練習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數學習題的思考中。同時,在數學習題的設計中,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其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落實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促進課堂練習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環節中,學習和掌握人民幣的單位換算之后,教師結合數學加減法設計數學習題,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同時,教師從生活的角度創設課堂練習情境,以模擬購物的游戲設計,開展課堂練習教學環節。首先,教師為學生提供各種紙張代替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自主收集周邊的物品并標價。之后,教師要求學生之間模擬購物情境,每個人購買8 件物品,自主運用運算法則完成找零環節,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的提升,實現事半功倍的課堂練習效果。最后,教師拓展課堂練習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想象力,從生活中自主設想數學式子所代表的含義,讓學生在枯燥的數學習題訓練中感受到樂趣,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小學數學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以增大數學習題訓練數量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容易造成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習題訓練中,達不到理想的課堂習題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為學生設計層層遞進的數學習題訓練環節,不斷拓展和延伸數學思維,優化數學課堂練習環節。
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以經典習題為例開展詳細的分析,展開數學解題思想和技巧的教學,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改編數學習題,逐步增加數學習題解答的難度,循序漸進地提升數學解題能力。比如,已知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長為8 米,寬5 米,現在需要用籬笆圍在菜地周圍,需要多長的籬笆?在上述數學習題的練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長方形周長公式,高效地完成習題解答環節。教師再對其進行改編,拓展學生的數學解題思維,增加條件“菜地的一面靠墻,問最少需要準備多長的籬笆?”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展開思考探究,從長方形的長、寬分別靠墻兩個角度進行思考,以簡單計算、比較大小的方式探究籬笆的最短長度,促進學生形成多角度思考的解題思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對數學習題的解答過程,對所運用到的數學解題思想和技巧進行總結,促進學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數學習題訓練習慣,提升數學課堂練習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課堂練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解題方法、技巧和數學思想是主要的教學內容。教師由數學知識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舉一反三的數學思想,同時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充分發揮出自身課堂練習主導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逐漸形成完善的數學課堂練習體系。
例如,在最優解決方案的數學習題練習中,教師從生活的角度為學生設計以下數學習題:已知某風景區的成人票240元,兒童票130元,當人數大于7 時,團體票每人180 元,問有兒童4 人和成人6 人,哪種買票方案比較劃算?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三種購買方案,依次計算出每種方案的票價總和,進而比較出最佳的購買方案。之后,教師向學生提供相似的數學習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自主開展數學習題訓練。同時,教師制訂合理性的評價體系,積極參與到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中,詳細了解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時指導和改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除此之外,教師將合作探究方法融入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之間分享數學思想和解題方法,進一步提升數學課堂練習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開展課堂練習環節,引導學生不斷拓展自身的思維,逐步掌握相應的數學解題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推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