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輝
引子范本教學是實現課外閱讀課程化的有效途徑,而“1+x”是其課程建構的基本框架。從引子范本教學賦予“1+x”的內涵與外延出發,引子范本課程內容可以采取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兩條渠道進行建構,前者稱為“原生取向課程”,后者稱為“創生取向課程”。筆者試從“原生取向”的視角進行引子范本教學課程的建構。所謂“原生取向課程建構”,即忠實于引子課文所在的原生性教材環境,依據教科書編排計劃,在教材現有配套資源中就地取材,選取與引子課文相關聯的閱讀內容,建構而成引子范本教學課程資源,然后進行課程化設計教學。下面,筆者就基于統編版教材編排體系,深入探究引子范本教學原生取向課程建構的策略。
一、憑借安排在課末的原生資源建構課程
統編教材在鼓勵學生閱讀這方面想了許多辦法,在部分選文編排體系中設計“閱讀鏈接”環節。編者意圖很明顯,就是希望學習一篇課文,再附加閱讀若干篇相關的課外文章,在課堂之內擴展閱讀量。因為編者的用心所致,“閱讀鏈接”的文本在文體、內容或表達上往往與引子課文保持高度契合,無需教學者做更多開掘與分析。所以“閱讀鏈接”是引子范本教學最原始的第一手原生性課程資源。
比如,三年級下冊寓言單元中選文《陶罐和鐵罐》,在其課后就配備了一個“閱讀鏈接”,內容是與選文如出一轍的類文《北風和太陽》。學習完《陶罐和鐵罐》這一篇課文之后,以主體文為引子,推薦學生閱讀《北風和太陽》。運用比較閱讀策略,讓學生想想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么相似之處。然后以此為關聯,還可以引入新的篇目,帶動另一輪閱讀。如果課程建構僅停留在“閱讀鏈接”這個層面,那原生取向課程模式就顯得單薄了,課程設計者要根據目標與學情整體化構建課程。
二、憑借安排在“語文園地”的原生資源建構課程
引子范本教學極力把統編教材中所推薦的課外閱讀欄目,如“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納入原生取向課程建構范疇,如何讓這些課外閱讀欄目以引文的身份進入引子范本教學課程呢?筆者以統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談一談。
1. 解讀原生素材,搭建課程框架。進行原生取向課程設計前,要先確立引子范本教學課程建構目標——讀好書,讀整本書,更好地“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然后基于這個目標,整體把握引子課文所在單元的“向心”元素,從單元導讀到選文到“快樂讀書吧”,一以貫之,細致解讀,提取匹配課程建構目標的有利元素,從而搭建起原生取向課程框架。這個童話單元“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的主題非常鮮明。首先,單元導語導向明確:“乘著想象的翅膀,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看花兒跳舞,聽星星歌唱。”這樣的導語一下子就把讀者的心和童話拉近,讓每一顆童心對童話世界萌生向往。其次,主題為“在那奇妙的王國里”的“快樂讀書吧”,在閱讀體系編排上,讀好書、讀整本書的意旨呼之欲出。比如,薦讀導語欄目“有一個地方……那個地方……”,一下子把小讀者帶入童話閱讀的場;比如,閱讀策略推薦欄目,以《安徒生童話》為例,推出童話閱讀的兩個策略,“發揮想象”和“把自己想象成童話中的主人公”,這兩個閱讀策略正好為落實“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提供閱讀工具,讓學生不僅愛讀,還會讀;再比如,“你可以讀得更多”,使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不再只是狹隘的一篇課文,一本書,延伸出了一片閱讀的湖泊。其三,單元中的選文,都是名家的童話經典,都可以選作“引子”。如此,單元導讀,加上四篇童話課文,再加上“快樂讀書吧”,組成了名副其實的童話世界。
2. 加強勾連延伸,整體建構課程。實施原生取向課程建構時,教師把課文和“快樂讀書吧”勾連起來,使它渾然一體,更加有力地發揮出“引子課文+‘快樂讀書吧”的閱讀能源,誘導學生由引子課文走向整本書,激活內心對童話的閱讀饑渴。比如,第一步,以《在牛肚子里旅行》為引子,可以引導學生憑借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發揮想象,感受紅頭如何在青頭的幫助和鼓勵下,驚險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感受童話中豐富的想象”,獲取“這可真是個奇跡”的童話閱讀體驗。第二步,以《在牛肚子里旅行》為橋梁,鏈接“快樂讀書吧”:“科普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里面紅頭和青頭的旅行,掀開‘在那奇妙的王國的一個角。讓我們乘著想象的翅膀,繼續游歷奇妙的童話王國。”第一站引向“快樂讀書吧”的《丑小鴨》選段,讓學生運用閱讀經驗——從動作、語言和心理入手,發揮想象,感受丑小鴨的境遇,繼而啟動沉浸式閱讀,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童話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歡笑,一起悲傷。第三步,“我們走進了丑小鴨的生活,那么丑小鴨的命運如何呢?在《安徒生童話》里,還有多少像《丑小鴨》這樣引人入勝的童話?這一個個童話里,又住著一個個擁有怎樣命運的主人公呢?”這樣的問題,撬動了學生閱讀整個故事、整本書的興趣。“快樂讀書吧”成了引子的延伸,延伸到課文外,延伸到課堂外,延伸出廣闊的閱讀視野。這樣從一個童話故事到整本書,建構起了一個系列化的童話閱讀課程,課程中所有的素材都取自教材現有資源。
三、憑借安排在配套讀本的原生資源建構課程
引子范本教學依據原生取向原則,開辟第三條建構路徑,即從配套《語文素養讀本》中選取與統編教材中引子課文相關的選文,進行引子范本教學原生取向課程建構。
比如,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選文《盼》,寫的是有關成長的故事。在建構原生取向引子范本課程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成長的‘荊棘路”單元導讀語資源,推薦閱讀《語文素養讀本》小學卷六年級上冊《成長的煩惱》。第一步,教師以《盼》為引子拋出話題,引發探究興趣:“生命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期盼,失望;伴隨著喜悅,悲傷;伴隨著歡欣,煩惱……《盼》,是一個甜甜的成長。但,成長的路上并不總是這樣甜蜜,還會有種種的煩惱。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成長的“荊棘路”,一起閱讀,一起探討。”第二步,與讀本選文勾連融合,建構閱讀整體。選擇“成長的‘荊棘路”中的相應選文《一天的等待》《練琴》和《爬上樹的孩子》,與引子《盼》有機融合,建構起引子范本課程。于是學生的閱讀半徑擴大了,徜徉于不同國度作家的文學作品之間,感受著不同的成長滋味,激趣語文素養。
總之,引子范本教學原生取向課程建構的實踐研究,很好地盤活了統編版教材的配套閱讀資源。通過多方面著力建構起的引子范本教學原生性閱讀課程,解決了引子范本教學課程內容開發的難題,大力推動了課外閱讀課程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柘榮縣第三小學)
信息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統編教材視域下的引子范本教學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9—73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