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雙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空間等知識的基礎學科,但是其教育功能遠遠不止向學生傳輸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能力,還體現出作為德育教育載體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把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課堂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促進品德的發展。
一、基于德育元素,打破學生畏難情緒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教師利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話題或圖片引申出來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思想教育方面的熏陶。學生在學習到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有一定疏遠度的章節時往往會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教師應該有意識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將德育滲透于數學知識學習中,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一上“認識鐘表”的相關內容。現在人們主要通過手機來查看時間,學生戴的手表也以電子手表為主,對鐘表及表盤的認識較為粗淺。因此,一些學生在學習這一章節內容時感到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上,筆者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習。筆者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的人物每天每個整點所處的地點和正在做的事情,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認識圖中所表示的時間點,既加深學生對鐘表的認識,也培養學生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觀察不同時間點能做的事情而體驗1小時的長短,從而培養他們珍惜時間的意識。隨后的練一練環節,筆者讓學生上講臺根據筆者說出的時間在教具上將指針撥到相應位置,再讓學生說出筆者所撥指針位置的時間。通過這樣的課堂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主動性,也逐步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意識。
二、結合直觀生活元素,提高學生數學認知效率
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情境或者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行為作為數學教學素材,同時達到向學生滲透品德教育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三下“千克、克、噸”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筆者先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預習,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三個重量單位的概念依然含混不清。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生活中常見的因素融入數學課中,利用多媒體出示一輛載滿一噸蘋果的小貨車、一千克的蘋果、一克的黃豆等物品,讓學生分析這些物品的重量有什么變化。隨后,筆者引導學生借助以上常見的三種事物來總結克、千克、噸的區別和關系。最后,筆者再舉例“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沖利用等量替換法把一頭大象的體重稱出來,體現了我國先民善于觀察與勤于思考的優良品德,以此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這樣,教師結合數學教材的有關知識,合理為學生連接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體驗到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也潛移默化地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不僅學習興趣十足,對知識的總結也比較積極;在探索的空間里不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有效地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良好思維習慣,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完成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教師還要重視利用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平臺建設,培養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數學中的一些計算內容,學生如果稍微馬虎、不認真應對就有可能算出錯誤的答案。
例如,北師大版三上“小熊購物”的內容,筆者除了教學教材中的列式運算,向學生強調應認真計算胖胖和壯壯應付多少錢,還引導學生思考壯壯能找回多少錢,培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應該仔細認真,得到答案后要進行驗算和檢查,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教師要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讓學生懂得:凡是括號里有兩級運算的,同樣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并將小括號照抄下來。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必須掌握它的計算步驟:①審題,看清楚它的運算符號、數字、是否有小括號,再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②進行計算。③認真檢驗,包括它的運算順序,計算結果正確與否。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輕松理解和把握運算法則,也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做題習慣,從而促進其數學水平的綜合提升。
四、培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德育和數學學科共同進步
團隊協作是德育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學習旨在讓學生體會到在小組里的每一個成員的分工與協作,只有每位學生都取得成功了,組內的所有成員才是真正獲得成功。這樣既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在學習中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和意識。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下“面積”的內容時,筆者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課后以合作學習的形式測量并計算學校圓形花壇的面積、計算長方形黑板的面積等,學生發揮各自聰明才智用不同的工具完成了測量和計算過程。這是需要學生彼此間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每個學生參與合作測量活動的過程也是對合作精神加深理解的過程。同時,教師可針對某一主題(如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究、交通車流量的統計等)來讓學生進行課前的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得信息,對于新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查閱書籍、查詢網絡等方式進行資料搜集,既拓寬了獲取知識來源的渠道,更能培養學生對獲得的各種信息資料進行篩選、加工處理的能力。這樣巧為學生構建開放型數學課堂,創造機會讓學生自覺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可以解放學生思想,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激活其發散思維,使其在創造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又能讓他們對數學學科有多角度、全方位的認識,形成完善的數學問題意識。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應提醒學生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懂得看到自身的不足,發揮自身的長處,在小組分工合作中相互學習,從而達到德育和學科教育雙豐收。
總之,要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重要性,堅持在學科中以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教學內容以滲透德育工作,創設良好的育人教學環境,聯系實際生活元素開展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方式,達到將德育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的目標。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五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