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一源
摘 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已成為國際公共環境議題,發展低碳技術、構建低碳經濟社會成為全世界的共識。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發展低碳科技,減少碳排放,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結合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探究高校構建內部碳排放審計對自身和社會的作用和意義,并提出了高校構建內部碳排放審計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低碳經濟;內部碳排放審計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15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2.5? ? ? ?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京都議定書》的簽訂意味著世界進入了低碳經濟時代。世界主要經濟體均采取重大舉措發展本國的低碳經濟,以求在未來具有環境約束性的國際政治關系和國際貿易中獲得主導權。擴大碳交易,減少碳關稅壁壘已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的重要議題。在“逆全球化”的今天,減少貿易摩擦比加強制定Rats規則更為重要。“少受制于、不受制于人”是“逆全球化”的生存法則,主權國家只有占據低碳經濟時代的碳交易主動權和低碳科技核心技術,才能掌握未來國際關系的主導權。
習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道路上的重要指導思想。發展低碳科技、減少碳排放、監督碳排放勢在必行。在全社會約束碳排放的共識下,“碳排放審計”作為一種碳排放監督方式應運而生。
碳排放審計是我國推進構建低碳經濟社會的重要途徑。高校在我國建設生態文明體系里具有重要地位。高校作為中國社會體系中人數規模最多的組織體系之一,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科技單位,應加強高校的碳排放監督。以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理論為框架,探究建設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的作用和意義[1]。
2? 高校內部審計理論
內部審計有多種定義,包括風險管理說、委托代理理論說等。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對內部審計的定義主要是對企業模式而言,但從寬而言,對于任何有委托代理性質的組織,其內部審計原理都一樣,即為尋求組織的增值,采取內部獨立的保證方法進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是相對于外部審計而言的,外部審計著重在外部客觀的評價和咨詢,內部審計的重點在內部經濟責任的監督和風險管理。高校審計處的職責在于內部監督和風險防控。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對高校進行經濟責任監督,以及對工程建設、辦公運行的風險管理,還要對高校業務的開展進行監督,例如對高校招生計劃、科研項目開展評價和監督。
基于內部審計對組織業務運行的評價和風險管理,學界認為內部審計除具備對組織監督和風險管理的功能外,在內部審計報告被管理者采納并及時糾正錯誤后,會產生管理附加價值。內部審計具有增值功能的特點,通過合理措施改善管理,降低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從而降低成本。這種增值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隱性”增值是督促組織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避免了收到懲罰而獲得的收益;“顯性”增值通過改善業務管理獲得超額收益。
高校內部審計也具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隱性”作用在于服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法律法規而獲得政治收益和法律收益。“顯性”增值在于改善管理和調整科研方向,獲得科技成果和業務成果。
3? 內部審計嵌入高校碳排放審計
當前的碳排放審計主要是指由外部會計師事務所開展的審計,也就是通過注冊會計師出具獨立性的審計報告進行客觀評價。在市場經濟情況下,外部審計報告可以很好地為市場提供獨立、客觀的信息。因此,外部審計可以在完善的市場經濟中起到經濟監督作用。但在公共部門或具有委托代理性質的組織內部,由于缺少有效的內部市場,就會造成“市場無效”,外部審計失去客觀的評價功能,內部審計是解決內部市場無效的重要途徑。
高校建立內部碳排放審計可以有效解決高校“內部市場”不足的問題,構建內部監督制約方式。通過將內部審計嵌入碳排放審計,可以充分發揮碳排放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高校不僅可以獲得“隱性”的政治效應,同時還可以通過“以審促改”的方式促進高校更多地關注和投入低碳技術,從而掌握技術專利獲得“顯性”經濟效應。
從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的“顯性”和“隱性”作用,分析了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的意義,探討了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所具有的5個重要作用。從“顯性”方面來看就是節約耗能,減少運營成本,通過審計的監督指示作用,引導科研經費流向低碳科技創新,帶來技術轉移的經濟效益。從“隱性”方面看就是高校領導貫徹了生態文明方針政策而獲得政治收益,通過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反向激勵了高校培養碳排放審計人才[2]。
4? 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的作用
4.1? 減少運營成本
內部審計增值功能的作用之一就是通過合理的報告建議促進組織改善經營管理。內部碳排放審計可以對內部碳排放進行核算和監督,通過審計比對發現碳排放的異常數據,及時糾正,從而實現節能減排。
高校雖不像企業擁有比較多的廠房和重機設備,但高校的實驗設備也是重要碳排放來源。對高校內部重點實驗設備進行必要碳排放審計,可以節排、合理安排用電,達到節約用電、節約成本的目的[3]。
4.2? 促進低碳科技開發
高校是最重要的科技開發中心和理論研究中心。加強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對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的審計監督,引導高校重點實驗室工作者更加關注低碳科技和碳排放。
當前,高校重點實驗室具有較高的自主權,特別是院士、長江學者所在的重點實驗,在研究項目、經費開支方面具有很高的自主權,但這種自主權會影響學校的領導權。根據內部審計委托代理理論,內部審計可作為領導層對所屬組織進行戰略管理的方法。通過高校內部碳審計,可以對高校內部重點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電器設備等設施的碳排放標準進行評價,高校領導可以將構建“節能低碳”校園理念傳達到高校內部相關重點實驗室,引導科技工作者關注低碳科技,使科研經費更多流向低碳科技開發,從而開發更多具有自主產權的低碳核心科技,產生經濟效益。
4.3? 貫徹政治方針
高校內部審計可以作為高校紀委進行政治監督的重要手段,樹立了高校內部審計的權威性。
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不僅是構建高校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高校政治文明的重要舉措,是高校加強“兩個維護”,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抓手。通過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高校紀委聯合監督的方式,對高校內部碳排放不達標的要加以警示,從而高標準地踐行生態文明建設方針,獲得政治收益[4]。
4.4? 引導培養人才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以及環境審計和碳排放審計體系的不斷完善,整個社會對碳排放審計人才的需求也會不斷擴大。不論是對外部碳排放審計還是內部碳排放審計,相關專業人才的持續供應是推進此類環境審計發展的關鍵。
高校作為內部碳排放審計的需求方,同時也是供應方,既要培養人才,又需要此類人才。因此,高校加強內部碳排放審計的重要意義在于既構建了碳排放審計人才的供給培養場所,同時也滿足了自身對此類人才的需求。
4.5? 生活方式導向
高校系統是我國人群數量規模較龐大的組織系統。由于高校特有的人數規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從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上來看,高校師生人群屬于消費鏈上層,消費模式是從消費鏈頂端向下傳導的。從生活模式的角度看,高校師生的生活方式對普通大眾的生活消費方式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具有導向作用[5]。
高校師生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在社會引領新的生活風尚。通過加強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引導廣大高校師生節能減排,并把低碳生活方式推向全社會。
5? 實施高校內部碳排放審計的措施
5.1? 完善相關碳排放審計法律法規
實施規范的碳審計,缺少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支持,應從規章制度層面完善相關審計準則。出臺相關碳審計政策,是推動高校內部碳審計方式的重要保障。
5.2? 明確高校領導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
明確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在高校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要求高校領導履行相關職責,扎實推進高校環保工作,推動建設環保審計機制并發揮其作用[6]。
5.3? 加大支持碳排放審計研究的力度
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等科研經費支持體系應有針對性地支持高校內部碳審計的科研項目申報,引導更多科技工作者、審計學者關注高校內部碳審計。
5.4? 加強高校低碳研究的“產學研”結合
通過財政和稅法的鼓勵政策,對高校低碳研究“產學研”加以扶持,提高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強低碳科技研究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全面構建低碳經濟社會。
5.5? 加大培養專業碳排放審計學科人才
碳排放審計作為新興行業對應的應用學科,應用廣度和發展空間不明朗。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需要編制好、拓展好學科的應用方向、發展方向和就業方向,引導更多學子學習并從事碳排放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向倩.我國碳審計的現狀與思考[J].財務與金融,2019(5):37-39.
[2]王帆.企業碳排放審計評價機制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11):75-78.
[3]王金輝.企業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功能探究[J].商訊,2019(17):73-74.
[4]朱榮娜,程譯萱,張鴻深.關于我國碳審計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8(25):137-138.
[5]金密,張亞連.關于我國碳審計推進發展的思考[J].時代金融,2018(2):291,298.
[6]馮振華.企業碳排放審計與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