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霞
摘 要:深度學習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詞匯。充分認識深度學習的內涵以及其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制約深度學習的因素并且采用相應的手段提升課堂中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是文章探索的初衷和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提升能力
當前,深度學習在教育領域受到廣泛的關注。因其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重視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并采取一定的策略提升學生在課堂中深度學習的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職責。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深度學習能力談一些看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最早起源于美國,在我國對于其關注相對比較晚,2005年黎家厚和何玲指出,深度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積極地對知識批判吸收建立新的知識結構的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對原有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但是又超越了原有的知識,采用的是批判繼承的方式。同時強調新的知識結構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力。鑒于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深度學習能力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深度學習關注的不是學習內容,而是學習主體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深度學習不是學習的內容有多深,而是學生采用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深入的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調動所有學生而不僅僅是一些所謂“尖子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習成為一種“集體”行為,而不僅僅是一種獨立個體的孤立行為。
第二,深度學習側重的不是知識的難度,而是覆蓋的學生層面。也就是說,深度學習不是學生的知識有多難,而是能夠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等手段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多元化,同時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表現得更加明顯。通過對個體的關注,能夠激發每一個個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
第三,深度學習的目的不是增加學生負擔,而是讓學生活動更加飽滿。也就是說,在深度學習下,作業和活動的設計將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教學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將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反饋,因此學習過程將變得主動而愉快。
第四,深度學習在做法上不是強化學習過程,而是讓學習活動更加科學合理。也就是說,深度學習關注的是學習方式的優化,而不是學習過程的重復。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學過程將更加貼合教學的基本規律和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同時也使教育更加貼近其本質。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深度學習現狀及原因分析
通過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調研發現,當前,我國很多學校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沒有被培養出來,主要原因有:
一是在學習目標上“急功近利”,過分關注知識的傳授。與之相應的就是,忽略了相應能力的培養,這實際上是不符合小學數學的教育目標要求的,同時也會導致具體教學實踐的偏離。二是在學習方式上“淺嘗輒止”,使得培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交流合作探究成了一種形式,不能得到實際的貫徹。三是在學習效果上“不看長遠”,僅僅關注學生分數的提高,忽視思維的培養和發展,導致學生在短時間內的知識測試上能夠得到好的分數,但是實際的數學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沒有真正形成。
結合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以及筆者多年的實踐,分析我國中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設置“功利化”
雖然在當前的教學大綱要求中有“合作與探究”之類的內容,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將教學目標設定在以往的知識教學上,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在知識傳授方面。至于合作與探究,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就成了次要的環節。雖然有的教師也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小組交流等環節,但通常都是流于形式,由于缺乏相應的引導經驗和教學時間,往往都是“虎頭蛇尾”,僅僅是開個頭就匆忙結束,沒有引領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對新的領域進行探索,根本達不到“探究”的目的。
2.教學目的追求“功利化”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分數還是很多教師追求的目標。為了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得到較高的分數,通常忽略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采用“填鴨式”的方式機械地“硬塞”給學生一些知識,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模仿和重復記憶的方式來達到提高分數的目的,剝奪了學生思索和質疑的權利。而且簡單的、機械的記憶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基本上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培養,影響了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養成。
3.教學方式側重“重復化”
為了達到提高分數的目的,很多教師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讓學生反復練習,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在這些作業中,大量的均是一些基礎知識的重復,缺乏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以及發展學生思維的題目。雖然在作業中對基礎知識鞏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海量的試題不僅占用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偏離了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策略
1.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深度學習成為可能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探索發現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這種天生的欲望更加強烈。而教育就是要發掘人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欲望更加強烈。因此,要結合學生的這種身心發育特點,充分挖掘孩子的這種天性,采用科學的教育手段,提升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做到把課堂“還給”孩子,這是提升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表現自我,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要摒棄以前一些落后的教學方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避免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僅僅是“觀眾”的片面教學方式,要多引導學生思考,要多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發言,要多肯定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要多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為深度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小學三年級“認識鐘表”的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的關系,通過讓學生列舉自己一天的“日程表”來增強對時間的感知。
2.注重模擬真實場景,為深度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對于學習的效果有直觀的影響,比如死氣沉沉的課堂,肯定缺少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也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學習效率就會受到相應程度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這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小學數學與生活結合是比較緊密的,將一些枯燥的教學知識融合在豐富多彩的真實情境中,這樣就會給學生真實、親切的感受,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知識。另外,教師也應該利用一些有趣的話題,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去做,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的知識和啟發。比如在小學三年級“測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尺子、天平等測量工具讓學生測量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從而達到增進理解的目的。
3.尊重數學學習的規律,為深度學習提供良好時機
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生通過“聽”教師講課獲得知識,更是通過真實的生活實踐獲得深切的體驗,培養能力和思維。小學的數學學習同樣也要重視體驗教學,這是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許多可以讓學生動手參與的部分,比如在學習四邊形面積時,就可以讓學生動手裁剪、測量、計算、比較,從而找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的關系。這樣讓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總結知識的規律,不僅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更是通過深度學習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良好的思維方式。
4.注重合作交流,使深度學習落地生根
合作教學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深度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由于成長背景和經歷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經驗和學習體驗,通過課堂上的合作交流,可以讓這些經驗進行融會貫通,達到各取所長、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交流溝通中激發思維,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中按照學習任務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小組之間相互比較交流,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所長,更能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比如在“集合”的教學中,就可以分組讓學生設計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后以自己解決的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都是在這個時期養成的。因此,在與生活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充分采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一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中來,為深度學習提供前提和基礎;二是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為深度學習營造良好氛圍;三是尊重數學的學習規律,采用科學的手段和方式,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深度學習;四是注重合作交流,使深度學習落地生根。
通過克服學習中不能采用深度學習方法的制約因素,采用相應的手段和方式,加強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從而在助推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實現的同時,推動學生的全面成長,最終助推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29-30.
[2]董正彥.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新課程(中),2018(5).
[3]黃衛華.“適度教學”:讓小學課堂回歸常態[J].上海教育科研,2016(6):65-69.
[4]余文森.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付春波.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6(11).
[6]陳俊新.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J].神州,2013(22).
[7]唐榮華.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策略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1).
[8]張林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J].新課程(小學),2018(3).
[9]沈云.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探討[J].科普童話,2019(32).
[10]陳平.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1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