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紹強
【摘 要】 體育高考生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高中學生選擇體育作為自己的發展道路,其中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身體素質出眾,想要選擇體育道路,而另一部分學生是因為文化課成績較差,想要在體育道路嘗試,而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體育高考生不僅要有文化課基礎,還要有強大的身心素質,來讓自己在體育高考中順利通關,這也就是本文分析的主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幫助巨大。
【關鍵詞】 體育高考生? 心理素養培養? 有效途徑
引言:
體育高考生不僅要求身體素質出眾,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體育求學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而體育教師在以往教學中卻只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忽略了心理素質培養,新時代教學應該避免這一點,要促進學生身心全面成長。
一、體育高考生心理素質較差的幾個成因
部分體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質較差的成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心理素質本身就差: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有著承受能力差、忍耐力差、太過自我、易怒易暴躁易消極、遇大事緊張等特點,心理素質本身就比較差;2. 高強度訓練的挑戰:體育高考生為應對激烈的體育考試競爭,需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這是提升的機會,也是一種挑戰,學生心理如果存在障礙,被困難沖垮,會影響到訓練和體育高考;3. 差異性帶來的挑戰:體育高考生中有一部分是身體素養出眾,有意識地往體育方向發展,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時常鍛煉,而也有一部分是文化課成績較差,所以才想著往體育道路發展,身體素質對比明顯,很容易讓身體素質不足的學生消極下去;4. 考前緊張:部分考生明明訓練的還不錯,但卻容易在考前緊張,發揮不出來自己應用的狀態,究其原因,是心理還不夠強大,同時對陌生的環境有天生的畏懼情緒,難以適應。
二、培養體育高考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
1. 創建輕松的訓練氛圍:體育訓練本來就很辛苦了,如果訓練氛圍太過沉悶,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素質,注意這里指的并不是減輕訓練強度,而是如何保持訓練強度,但用輕松的訓練氛圍推行,這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在訓練中適當加入體育游戲環節,例如在兩組短跑訓練的中間休息時候,加入聽數抱團、疊羅漢、單腿平衡等游戲,讓學生的心理處于“緊繃——松弛——緊繃”的狀態,而不是長期處于高強度訓練的心理緊繃狀態,依次反復達到心理素質鍛煉的目的。
2. 鼓勵學生信心:鼓勵學生的信心,讓學生保持自信,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之一,這需要教師創新反饋與評價機制,在遵循實事求是原則的基礎上,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進步點,給學生肯定和鼓勵,持續激發學生的激情,提升自信心。
3. 明確體育高考的動機: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給學生介紹體育高考,明確學生參加體育高考的動機,旨在讓學生破釜沉舟,用最完美的狀態去應對訓練和體育高考,增加學生訓練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但也要看到,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給學生增加壓力,壓力有時候會讓人成長,有時候則會擊垮一個人,針對這一點,體育教師使用應適度適量,根據不同學生的狀態進行。
4. 引入素質拓展:素質拓展是體育活動的一種,訓練量較輕,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手段,可以搭配日常的體育訓練進行,例如“信任背摔”,讓學生從高臺上閉眼仰身摔下,旨在攻破學生的心理安全區,例如“協作擺出大型圖案”,是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團隊適應和活動積極性,讓學生心理素質更好。
5. 考前適應:在體育高考來臨之際,讓學生先去熟悉考場和考試器材,熟悉考試項目,消減對未知的恐懼,往往能讓學生平靜下來,會讓學生提升自信心,更加適應體育高考。除此之外,讓學生在體育高考前好好休息,出去街上走走,爬山,游泳等,都是讓學生放松,對考試更加適應的手段。
6. 潛意識激發:教給學生可以自我調控的方法,讓學生每次在心理受挫或即將崩潰的時候,通過這種方法來激發潛意識,暗示自己可以渡過難關,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深呼吸,在訓練和體育高考中,學生心理出現波動時,幾個深呼吸的進行,能有效降低學生急躁感和壓迫感,讓思想放松下來,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心理暗示法,學生時常在心理默念“我很棒”“、我能渡過難關”,在多次的心理暗示下,必定會讓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所提升。
7. 教師分層且循序漸進設計訓練項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渡過體育高考,體育教師會設計訓練項目,在這里首先提倡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訓練項目,橫向分層,讓學生能更加適應,而不是精神時刻處于緊繃狀態,其次循序漸進設計難度和目標,縱向分層,根據學生的體育基礎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目標,不要根據體育高考的難度直接給學生設計強度,一層一層提升才是最好的方法,這樣橫向縱向分層,讓學生對自己的提升計劃有更清晰的認知,按照優秀的計劃實施,才是最好的訓練方法。
三、結束語
體育高考生也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上文簡單闡述了心理素質較差的成因以及體育訓練中應該注意的幾個部分,希望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黃圣飛.淺析體育高考生心理素質培養有效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2017(9).
[2] 張鈺秋.高考體育生的心理素質培養[J].體育風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