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順
【摘 要】 隨著新高考政策和模式的推行,學校管理工作也應當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適應新政策和新模式的變化。素質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校管理工作的改革也應該以學生作為依據,圍繞學生的需求和發展進行操作,對于學校管理工作的改進是當代教育教學工作者們和管理者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新高考? 素質教育? 教學管理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和深入發展,新高考模式也應運而生。教育改革作為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大工程,在考試制度上自然也不能避免,高考作為教育階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節點,對于青少年的學習和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直接對現行的高中教育提出了問題和挑戰。面對新高考政策的推行和實施,當代高中教育應該何去何從,是全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領導者和實施者,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們應當對此進行探索和研究。
1. 以學生為本 深度解讀新高考政策
新高考模式的推出,首當其沖要研究新政策背后的引申內涵。作為高中學校的管理工作者,自然要對現行的政策制度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與新實行的高考政策作詳細比較,掌握新政策的內容和目標,解讀新高考改革的深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等,在新高考政策中都有所體現,“3+1+2”模式使得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自由度更高,也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成長空間。學校管理工作者也應響應新高考政策的號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更加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們今后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提供幫助和建議。在新高考政策的實際操作中,學校管理者要確保教育教學工作者們認真仔細地向每一位學生傳達新高考政策的內容和流程,對于原始分、賦分以及選擇性考試等有充分了解,并能夠幫助學生在適合自己的科目上做出合理選擇。此外,在新課程標準的“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從學生角度出發,提供盡可能的教學資源去幫助學生應對新高考模式,讓學生們能夠順利地通過改革之路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空間。
2. 將管理工作的重心轉移至學生服務
高中階段的傳統教育是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內容的,在新高考政策和模式的試行下,傳統教育方案也可以有所調整。教師從前是課堂的主導者,和學生是教與學的關系,一個負責傳授知識,一個負責接收知識,課堂模式單一且刻板,教學效率也難有提升。在新高考政策的推行下,教師應當轉變角色為課堂的引導者,采用創新性的合作學習、獨立學習、小組學習、分層教學、支架型教學、開放型教學等模式,去喚醒課堂的生機,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學習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與自身的學習條件、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相當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從而實現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最大化。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應當關注學生,及時提供幫助和教學資源,輔佐學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管理方面,教師以及學校的管理工作者們應當將重心從教學轉移至服務,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圍繞學生進行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平衡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糾正過往只注重學生成績的誤區和偏差,為學生提供更多地服務,讓學生更好地發展和進步。
3. 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規范管理制度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作為一個小的社會組織,自然也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來約束教職工和學生們的言行。在新高考政策和模式的推行下,高中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應當與之相適應,新高考政策提倡的是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學校在相關的管理工作方面也要跟進,貼合新高考政策和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除了對學生的要求之外,對于教師和其他學校管理工作者們也有相關的要求,需要根據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去更新,針對學校管理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知識培訓,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優化人員素質,將高中學校建設成為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倡導的社會組織,使學生能夠在優良校風校紀和以身作則的教務管理人員的熏陶下端正品行,提升自我綜合素養。同時,還可以設立學校公告欄互評機制,允許學生對教師以及管理人員進行評測,讓學校管理者能夠及時自查自省不忘初心,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管理工作,為學生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4. 結語
學校的管理工作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良好的校園環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優秀的校風校紀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能夠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與新高考所提倡的綜合素質的增強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在新高考政策和模式的推行下,學校管理工作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改進和完善,是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改革的必行之道。教育教學工作者們以及學校管理者們為此必須做出努力,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搖籃而奮斗,為把青少年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而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宋亮.2020高考:新素質教育解讀[J].教育,2020(36).
[2] 羅紅娟.新高考 新問題 新方法[J].教書育人,2020(07).
[3] 旦普.高中新課改與高考改革的有機銜接[J].西部素質教育,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