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達 胡又嘉(.廣西外國語學院;.桂林學院)
作為核心發展前提和核心發展要求,整合媒體在發展過程中被推向了極致,原有的獨立媒體之間的競爭也逐漸演化為互補。至于“融媒體”,它不是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將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的優勢整合利用,使其共同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它是一種真實、科學的表達方法,是一種可以通過實踐看到和觸摸到的具體行為。
在國內社會傳播媒介上,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短視頻紛紛出現,但這些短視頻更多的是用在娛樂活動中。微博以及QQ上的微視頻內容大多為群眾自發拍攝,傳播范圍也局限于微博以及QQ空間,其受眾也多為“80后”“90后”,其他年齡的人群對其接觸較少。傳播媒介缺乏連通性使新聞短視頻在傳播上布局上合理性不夠,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的自媒體趨勢,可能會引發全新的媒體創新和革命,但為此需要所有媒體形成管理意識,不能依賴低俗的傳播方法或內容。為引起社會關注,需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加強行業自律。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網絡管理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機制,用制度保障移動短視頻新聞內容的活躍、健康和意義的正確傳遞。
各媒體要徹底自律,在互聯網上營造積極健康的互聯網產品輿論,及時發現、糾正“三俗類”短視頻新聞,立即予以剔除。提供優質健康的內容,尤其需要制定適當的治理機制。對于惡意發布帶有不良趨勢的短視頻新聞的作者,必須有一定的管控手段,如封號或向上級舉報等,從源頭上限制不良內容的產生和傳播。媒體工作者也要加強自律,維護職業道德,不得自行制作、傳播低俗短視頻新聞,內部媒體管理也必須始終規范和嚴謹。
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是吸引更多觀眾的關鍵。移動短視頻的制作和發布非常靈活,內容限制不大,為短視頻新聞的發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環境。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選擇在視頻上疊加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增加信息的密度以強調新聞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例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尚未進入短視頻流媒體平臺,但其他媒體可以通過“兩微一端”將短視頻作為超鏈接嵌入到自己的視頻新聞和圖片新聞中。文字新聞不僅可以豐富新聞內容,還可以提高新聞的視覺沖擊力和立體感。此外,許多突發新聞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采集普通用戶上傳的直播視頻和圖片,并通過專業的編輯制作,將實時新聞和真實新聞呈現給更多用戶。
電視新聞短視頻在布局時要對數據加以挖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對受眾的瀏覽習慣、新聞需求等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從而為新聞短視頻制作提供數據資源。新聞短視頻上傳至平臺后,應當關注視頻的瀏覽量及轉發數,關注受眾對短視頻的評論,并借助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分析。視頻生產者只有對受眾的需求作出精準的判斷,才能為受眾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擴大新聞短視頻的傳播范圍,從而促進整個傳媒行業的發展。另外,青年人、老年人這兩大群體在我國社會中占的比重較大,這兩類人也有充足的時間來觀看短視頻。新聞短視頻平臺如果想有較高的播放量,應當豐富視頻的種類,盡量將所有層次的消費人群囊括其中,從而為新聞短視頻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
短視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交平臺上,手機短視頻要提升傳播效果,社交功能還需要進一步開發。首先,可以在短視頻客戶端添加互動版塊,以鼓勵觀眾分享信息。其次,主流媒體應加強與社交平臺的合作,利用社交平臺在一些有影響力的社交平臺上發布短視頻新聞使得通信領域得以擴張。UGC是一種生成原始用戶信息內容的方式,移動互聯網特有的海量開放特性,使得提高原創內容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移動新聞短視頻的重要途徑,新聞是其及時性和可靠性的體現。但是,媒體的人力、物力是有限的,沒有任何媒體可以在每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尤其是一些重大突發新聞事件,新聞事件稍縱即逝,并且不允許在新聞網站上的剽竊。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須利用社交功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他們用智能手機或任何智能設備記錄新聞事件的真實過程,并盡快在互聯網上發布。
在融媒體背景下,短視頻新聞的移動傳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如何把握這些機遇,是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媒體融合成為大勢所趨的今天,我們不僅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更要關注這種環境下的發展戰略。短視頻作為一種傳播形式,應從內容、形式、傳播價值取向等方面精挑細選,讓移動短視頻在融媒體環境中更好地發展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