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敏
(天津職業大學,天津 300410)
在教育部大力指導下,天津首創并大力推進“魯班工坊”建設,致力于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充分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同行、共創美好未來的開放姿態和大國擔當,得到合作國政府與人民的普遍歡迎,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認可。
2015 年8 月,天津市開始籌劃建設“魯班工坊”。2016 年3 月8 日,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建成我國在海外第一個“魯班工坊”,也是亞洲第一個“魯班工坊”;2017年5月18日,天津市經濟貿易學校在英國建成歐洲第一個“魯班工坊”;2019年3月28日,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在吉布提建成非洲第一個“魯班工坊”,吉布提總統蓋萊、總理卡米勒共同出席了揭牌儀式。2018 年12 月5 日,習近平總書記出訪葡萄牙期間,親自見證了葡萄牙“魯班工坊”簽約。截至2019 年,天津市已先后在亞非歐三大洲建設8個“魯班工坊”。
2018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宣布,要在非洲設立10 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為新時代“魯班工坊”建設指明了方向,海外“魯班工坊”建設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承擔非洲“魯班工坊”建設任務,努力爭做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先行者和試驗者。
“魯班工坊”是輸出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傳播大國工匠精神、共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載體。天津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李鴻忠同志親自出席瀾湄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暨柬埔寨“魯班工坊”啟動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親自協調推動葡萄牙“魯班工坊”建設,并為葡萄牙“魯班工坊”揭牌。天津市成立了“魯班工坊”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委常委和副市長牽頭、市相關部門參加的協調聯動機制,強化政府統籌協調,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建設合力,加快推進“魯班工坊”建設。
2018 年,天津市委印發《關于做大做強做優職業教育的八項舉措》(津黨廳〔2018〕71 號),明確要將“魯班工坊”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天津市政府印發《關于推進我市職業院校在海外設立“魯班工坊”試點方案的通知》(津政辦函〔2018〕16 號),積極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協同相關行業產業,在海外試點設立“魯班工坊”。為保障“魯班工坊”建設順利推進,天津市開辟了“魯班工坊”項目建設“綠色通道”,項目工作人員不列入因公臨時出國批次限量管理;設立了“魯班工坊”項目專項建設和獎補資金,職業院校可按照相關規定捐贈相應設備,支持項目建設。
目前主要采取三種方式推進“魯班工坊”建設[1]。一是依托校際合作建設“魯班工坊”。如泰國“魯班工坊”、葡萄牙“魯班工坊”,均以天津職業院校國際合作辦學、對外合作交流為基礎,在海外選擇優質合作院校共同建設而成;二是依托校企合作建設“魯班工坊”,如印度“魯班工坊”、吉布提“魯班工坊”,配合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戰略,致力培養本土化的技術技能人才;三是依托政府間的戰略合作項目建設“魯班工坊”,將“魯班工坊”納入國家外交和政府間合作的戰略規劃,如在“瀾湄合作”框架下的柬埔寨“魯班工坊”。三種建設方式各有特點,共同之處在于嵌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緊貼合作國國情民情,堅持產教融合、平等合作、優質優先、強能重技、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給當地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建設成果和實惠。
在教育部大力指導下,設立了“魯班工坊”研究與推廣中心,對“魯班工坊”建設規范與基本標準、運行模式與管理機制、教育質量與教學評價、品牌應用與全球推廣等進行系統研究。基于“魯班工坊”建設實踐,天津市先后開展了《魯班工坊建設標準》《魯班工坊質量監控評估標準體系》研究[2]。《魯班工坊建設標準》緊緊依托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成果,重點以國家優秀教學成果“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作為師資能力標準;以教育部主導下研制開發的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為合作專業建設的標準;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優質賽項裝備為專業教學裝備的配置標準,從“魯班工坊”的場地要求、標識LOGO、教育教學、師資要求和教學裝備等多個方面對“魯班工坊”項目建設的核心要素進行了規定。《魯班工坊質量監控評估標準體系》以三年為一個建設周期對“魯班工坊”開展整體評估,在遵循質量、發展和績效三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由“總體發展、運營管理、建設成效、特色項目和負面清單”五個一級指標、20 個二級指標、34 個主要監測點構成的評估指標體系[3]。此外,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的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帶一路”視域下海外“魯班工坊”建設的標準化模式》獲得了2018 年度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支持研究。
由天津職業大學牽頭成立“魯班工坊”建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該組織秉持平等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原則,積極推進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服務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建立“魯班工坊”建設規范和標準,共同打造“魯班工坊”國際品牌,共建共享“魯班工坊”建設經驗和成果。聯盟在教育部和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工作,接受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管理,其主要工作范圍包括:開展“魯班工坊”的標準開發、項目立項和質量監管工作;組織“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研究的相關會議和培訓,搭建“魯班工坊”建設交流合作平臺,共建共享“魯班工坊”建設經驗和成果,推動“魯班工坊”高質量發展,促進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開展“魯班工坊”相關學術研究,編輯相關出版物,發布相關報告和信息,為政府、社會和成員提供咨詢和建議,發揮高端智庫作用[4]。
2017 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將“魯班工坊”打造成對外人文交流國際知名品牌。“魯班工坊”一方面與世界分享中國的職業教育、職業技術和職業文化,搭建中外人文交流新的橋梁;另一方面通過培養國際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國際產能合作,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為表彰“魯班工坊”為泰國職業教育發展做出的貢獻,2017 年,泰國王室授予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詩琳通公主紀念獎章”;2018年泰國國王授予“魯班工坊”所在的大城技術學院最高獎項“國王獎”。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對印尼“魯班工坊”給予高度評價。2018 年,在中印兩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期間,中印雙方共同舉辦“中印職業教育合作論壇”,宣傳和推廣印度“魯班工坊”合作辦學模式。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8個“魯班工坊”與海外院校合作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等24 個國際化專業,通過教育和培訓,有效提高了當地員工的技術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合作國家工業化發展水平。吉布提“魯班工坊”投入使用后,開啟了中吉在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合作的新篇章,填補吉布提沒有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的空白。泰國“魯班工坊”學生獲得第11 屆東盟技能大賽“工業自動化系統”銅牌和第27 屆泰國國家勞動技能大賽工業自動化專業賽項金牌冠軍獎。同時,天津市為推動“魯班工坊”建設,逐年增加外方共建學校來津留學生指標,從最初的10名已增長到2018年的80名,未來將根據合作專業發展需求繼續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并積極探索“中高本碩博”應用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模式。
“魯班工坊”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我國企業的服務和產品輸出,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培養了急需的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降低了運營成本,又為中國技術、管理、標準、產品“走出去”搭建了平臺,為未來中國企業的業務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英國“魯班工坊”已在英國建立了中國食品展示窗,為天津食品集團的產品出口提供了平臺;印度“魯班工坊”為在印的中資企業提供“訂單式”培訓,培養中資企業緊缺的技術技能人才;國有控股合資企業“七二九體育器材開發公司”在泰國“魯班工坊”建成集文化體驗、產品展示銷售、技術研發實踐、運動訓練比賽為一體的創意文化體驗中心;中國職業教育優質裝備大批量走出國門。
泰國成立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研究中心,推廣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國的機電一體化國際化專業通過泰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評估認證。英國“魯班工坊”的中餐烹飪專業教學及測評標準進入英國國家職業教育框架。特別是葡萄牙“魯班工坊”的建設,標志著以天津為代表的中國職業教育,經過40 多年的改革開放,在先進制造、人工智能領域所積累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果,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認可;標志著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標準體系,經過天津的國家職教示范區建設,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天津職業大學(簡稱“天職”)在“雙高計劃”項目建設中,大力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積極在境外創設辦學機構,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走出去”。2019年,成功建設南非首個“魯班工坊”,開發了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輸出“天職”模式、“天職”標準和“天職”方案,為打造國際化“天職”品牌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9年5月,在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期間,德班理工大學代表團應邀訪問學校,并參加了“服務‘一帶一路’魯班工坊建設國際論壇”。代表團對建設南非“魯班工坊”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對學校近年來的辦學成果和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給予高度贊賞。雙方商定共同努力,快速開展南非“魯班工坊”建設。面對南非產業急需,南非“魯班工坊”首期確定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增材制造技術兩個專業,開展學歷教育及職業培訓。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包括NB-IoT 物聯網技術學習區和智能教室展示體驗區,各區域實踐平臺技術指標完全符合物聯網產業相關技術要求,可滿足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和實踐需求。物聯網技術學習區配置11套NB-IoT物聯網全棧式實驗實訓箱和1個共享型綜合實驗學習云平臺,每個實驗實訓箱所提供的資源可以滿足物聯網專業課程的全棧實驗和實訓需求,能同時滿足30 人學習;智能教室展示體驗區通過智慧教室平臺的集控中心,可對教室內的投影設備、教學電腦等室內環境設施進行智慧融合、集中控制,包括電源、設備開關、音頻視頻切換、門禁控制和教室環境調節等功能,靈活管理教室設備設施,以智能的云端和終端操作界面,實現一體化控制和可視化管理。
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建成了布局緊湊、功能多元的3D打印實訓基地,能夠基本滿足3D打印技術教學和培訓工作。建設面積120m2,包含熔融成形打印教學FDM 區、數據采集與設計區、激光光固化成形教學SLA 區和內雕技術教學區等4 個功能區,能夠滿足3D 打印典型工藝實訓教學要求。同時,對實訓室內側墻進行改造,通過展板展示操作規程、設備介紹,通過展示架安放師生作品,充分體現增材制造技術的特色。
兩個實訓室外面,建成了2000m2的“魯班廣場”,與魯班工坊實訓教室內外呼應、渾然一體。在廣場中心位置樹起了魯班工坊標志物,標志物的設計、加工、運輸均由學校教師完成,德班理工大學與學校共同完成了廣場建設。
德班理工大學首批派出8名專業教師,每個專業4名教師,在天津職業大學進行了為期四周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EPIP 教學模式、專業及其課程建設、課程資源開發、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等四項內容,通過培訓,全面提升南非教師對中國職業教育的認知、課程教學能力和實驗實訓設備的實操能力。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能力培訓主要是6 個模塊,分別是專業開發及課程設計、單片機應用開發能力、實時操作系統應用能力、感知和識別技術、云平臺對接、綜合項目應用開發。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師資培訓主要是4個模塊,包括數據采集與創新設計、FDM 熔融打印、SLA 光固化打印、內雕光刻技術。
優質的國際化教育資源和技術技能是樹立“魯班工坊”品牌的重要支撐。在項目實施初期,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分別組織了專業標準開發團隊,立足南非發展現狀與趨勢,厘清產業中不同層次人才需求,借鑒德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教學標準,結合德班理工大學三年制本科畢業生的質量標準和規格要求,以國際化視野為德班理工大學專門開發了三年制、一年制專業教學標準。
根據專業標準,按照核心能力要求,開發核心課程和教學資源。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開發了嵌入式系統與設計、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技術、物聯網識別技術、物聯網微操作系統、NB-IOT 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敏捷關技術、物聯網典型應用項目實踐(提供智慧工業綜合場景、智慧交通綜合場景、智慧家居綜合場景等多個物聯網場景)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增材制造技術專業開發了產品創新設計、增材制造技術實訓、反求測量技術等3門專業核心課程。同時針對南非的教育特點和現有條件對課程體系、實訓室規劃、實訓計劃等方面提供定制化和體系化設計與服務。
下一步,天津市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教育部領導下,全力推進非洲“魯班工坊”建設。同時,繼續提升泰國、葡萄牙等“魯班工坊”建設水平,圍繞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為當地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同時進一步完善“魯班工坊”標準與評價體系,優化建設機制,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繼續為“魯班工坊”建設提供天津智慧、天津經驗和天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