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河北省灤南縣馬城鎮中心小學 河北 灤南 063500)
每個教學班的學生情況不同,對同一教學材料,不同教師的處理方法也各有千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身如果缺乏對教材、對學生的分析與綜合,只是走過場似的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一堂課,可想而知,教學效果被大大打了折扣。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對教學的有效反思。
小學數學教師,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上好數學是要教會孩子們學習算算數、背誦乘法口訣、會做應用題等。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以及對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數學技能的提升。教師缺乏對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關注、學習以及研究。對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執行,并沒有落到實處。
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教材缺乏系統的研究與把控,僅僅滿足于教學內容的完成,缺乏合理的調整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機結合。教材內容的編排,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以及思維特點,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每個章節的內容設計比較詳實,由淺入深,側重對小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習能力的點撥與培養。練習題的設計方面,要創設情境,啟發教學,適合孩子們的需要。
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往往總是從教師記住學生的姓名開始。一兩天內,教師就能直接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學生感到比較親切。但是,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是否可以再進一步深入?對學生的性格、愛好、數學學習的基礎與能力,都缺乏了解的話,教師不能深入了解學生,就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具體有效的培養。對學生如果只是機械的講授,缺乏啟迪與創新的引導,教師太關注“講完”,而忽略了“高效”。
教師僅僅局限于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對教學效果的思考卻不足:對小學生思考啟迪是否合理?課堂提問的方式與難度,是否適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際授課是否達到了對優等生的提高?對大多數學生是否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對后進生在照顧與寬容的前提下,是否達到自己既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精神。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發現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以便提高教學能力。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疏漏與不足,教師也需要進一步反思,發現不足,調整策略,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與路子,適合自己學生的,就是最好的。
教師的教學經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積累與提高。教師經驗越豐富,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指導越有針對性,學生越感到輕松,學習能力提升越快。